熟悉我的人,应该都知道从高中到大学,我做成了一件其他同学很羡慕的事情,那就是学好数学。其实我小时候数学成绩并不特别突出,总有很多人比我数学好太多,但自从考上一中之后,数学成绩一路突飞猛进,高中数学没有几个人能与我匹敌,大学数学更不用说,同学们都是以我的答案为标准答案。
当我看书遇到“单点突破法”这种思维训练的时候,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我能学好数学用的就是单点突破法,像我语文、物理等这些学科烂,也许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用单点突破法。
什么是单点突破法呢?
其实单点突破法是我们思维训练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循环理论,常规是五个步骤: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
如果我们能将它应用于每天的工作、学习、时间管理等场景中,我们会慢慢形成高效的思维模式,从而不断地为自己的目标服务。
我认真回想我高中数学蜕变之路,确实是这样做的。我特别记得有两个点,一个是高考的解析几何题,一个是高考的最后一题函数题。对于我来说,当年高考数学如果很难,我的目标是至少要达到130以上,如果不难,至少要达到140以上,而在填空和选择题里一般会有一个题特别难,所以会有5分可能失掉,而高考最后一题最后一问一般分值在8分左右,卷子简单还好,卷子一旦难,这道题的最后一问就很难得分,因为我不是那种脑子特别灵活的人,碰到这种需要极高智商的题,我很难拿下。
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怎么办?
所以对于解析几何这道大题我无论如何必须拿下,但解析几何的题真的也蛮难,不好拿下。高三那段时间我是怎么做的呢?先剖析解析几何题的难点:
1.非常复杂的计算,需要冷静的思维和极其严谨的计算
2.综合性比较强,考点灵活
3.这道题耗时长
于是我就开始制定攻下解析几何的计划,时间确实隔得有点长,但有些计划还是印象深刻,比如磨炼我做这道题的耐心和速度,那段时间每天至少要训练2小时的解析几何计算题,训练一段时间后,我会严格限制做题训练时间,每一天对于数学,我一定会做总结,做评估,我会把当天训练的所有训练内容,进行分析,相同考点或者相近考点的题摘抄放一起,很多我的同学就这样建立一个错题集就没有了,但我不是,我会写出我自己做对或者做错的原因,分析考点是什么,哪些考点我已熟练掌握,哪些考点我还处于摸不透阶段,哪些考点还没有涉及,出题者的陷阱在哪里,这些题的本质点在哪里,怎样做能更快速,等等。然后再去做计划,如此循环,真的会让我的数学提升很快。
2018年这半年,我会有特别大的感触,就是感觉能力不够用,知识不够用,时间不够用,有时真的会觉得发慌,因为总感觉好多能力要去补,好多知识要去学,可慌,并没有用。慌,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迷茫。
前段时间,我找到了单点突破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很认真地进行了研究,目前也在实践阶段。
很多时候,我们会很羡慕内心强大的人,或者总喜欢给优秀的人贴上一个标签,叫“内心强大”。
而当我们谈论内心强大时,往往会和这些词挂钩,诸如:坚强、独立、乐观……
但以上种种皆为表象,表象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单点突破,是目标的内驱、是体系的支撑、是输入与输出的运作。
推荐一部电影,《足球女将》,在里面可以体会Gracie 是如何在他爸爸的训练下做单点突破的。希望单点突破法能助力更多的人更高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