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觉得重点在“问题比答案更重要”这一主题上。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多问的人必多得,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提问”这一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堂上关注提问。
其实一节课,从导课到课堂活动再到课堂总结,都可以以“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启发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探究中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能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在你肚子里旅行》这一课,导课环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题目提出问题学生们读了课题便会提出: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经历了怎样的旅行?当孩子们提出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寻找问题答案。在交流分享中,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启发学生再次提问,比如:当学生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在分享中红头旅行经历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原因让红头得救了?然后学生们围绕这一问题结合上下文交流讨论,最后不仅了解了原因,认识了知识丰富,勇敢聪明的青头,感受到他们友谊的深厚,也明白了好朋友之间要怎样做?与此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
二、生活中关注提问
孩子们最广阔最有效的学习空间在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这道菜怎么做?洗洁精为什么能清除污垢?枫叶为什么在秋天变红了?……不管是做事、读书还是玩乐,睡觉等一切活动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培养孩子们思维力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会发现,就是大学毕业,即使已经参加工作,我们可能都是懵懵懂懂的,生活中随时随地有许多问题会出现,怎样解决问题?能否解决问题?靠的是好的思维力。
好问题比答案更有力量。一个好问题不会只有一种答案,值得深入探究。拥有很多答案,而且答案中包含着新的问题。一个好问题代表着受教育的头脑。教育的程度越高,提出的问题越高深。聪明的人提出伟大的问题,愚蠢的人连问题也提不出。问题面前人的差别一目了然。因此,让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力,要关注问题,问题比答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