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鲜明对比,体现更为深刻的讽刺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善于利用鲜明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强烈的艺术手法彰显创作特色,将创作意图贯穿于字里行间,从而揭示深刻含义,引导读者在自己的情感引导下产生情感,继而发生情感变化。
例如,在作品的一开始,作者就塑造了深明大义、振兴世教的王冕这一形象,并以其作为作品人物评判的标尺。同时,作者也塑造了诸如杜少卿一类敢于批判封建礼教,视功名利禄为浮云的 “封建叛逆者”形象。而这些正面人物都代表了作者的个人理想与个人情感,是作者所推崇的社会生活方式。
反观,作品中还存在大量与上述正面人物站在反对面的反面人物,如匡超人、杨执中这一类沉迷富贵功名、堕落的儒林人物。其中,匡超人假造文书,替人考试,更忘恩负义的抛弃糟糠之妻。作者以极度厌弃的笔锋对其进行了批判,恰好与前述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愈加凸显出封建旧社会对儒学者的侵害与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