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课堂内容梳理
知识:
掌握四叉树编码——MD码
教法:
是什么what——一种描述空间位置的扫描顺序
原理why——一种将二维位置转换为一维MD编号的方法
案例how-练习-作业
能力:
一个思考模式:难点分解,逐个突破
亮点及原因:
亮点:难点分解,并有步骤显示;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找出困惑所在。
本节课的难点:二进制和十进制数字之间的相互转换、MD码的计算
图片?
原因:每个难点,都是从已知,一步步推导出未知,从而减小知识难度
不足及原因
逻辑很清晰,但学生理解还是有困难。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原因:有难度,让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经验萃取
知识难点分解成一个个的小步骤,逐个突破
个体学生辅导,找到个体难点所在
备课的时候,多问自己一句:这个地方需要文字总结吗?这个地方可以更通俗易懂吗?
地理信息系统实践
课堂内容梳理
知识:
点状要素的矢量化:绘制、编辑
河北省政区图的制作:三个专题图
河北省政区图的优化:符号随图缩放、可见比例尺设置
基本操作复习:地图、工作空间的保存
能力:
每步操作完之后,思考一下:进行了什么操作,分哪些小步骤,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亮点及原因:
步骤比较详细,学生按部就班的可以完成
不足及原因
如何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不那么做?
原因:缺少思考题的设计
经验萃取
针对本节课的操作,设计思考题。
建立经验库,经常回顾
地貌学
课堂内容梳理
知识:
- 环流、漩涡流
- 都江堰
- 河流流水作用(挟沙力、含沙量)
- 侵蚀
- 下蚀
- 沿程侵蚀
- 向源侵蚀
- 旁蚀
- 下蚀
- 搬运
- 推移
- 跃移
- 悬移(河流泥沙搬运的主要方式)
- 堆积
- 侵蚀
- 河床地貌
- 河床定义
- 河床纵剖面
- 三面
- 河床纵剖面
- 侵蚀基准面
- 均衡剖面
- 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因素
- 水位状况的改变
- 构造运动
- 岩性
- 气候
- 三面
能力:
- 通过图、模型演示理解环流和漩涡流
- 能够根据挟沙力、含沙量的原理自行推导过程
- 河流流水作用
- 河床纵剖面与侵蚀基准面的关系
- 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因素
亮点及原因
通过图、模型演示理解环流和漩涡流
原因:有了画面感,就掌握了该概念
不足及原因
老师讲解代替了学生思考,导致学习氛围骤减
原因:进度导向代替了质量导向,心中有些着急。
经验萃取
再次精选教学内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