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个精细化的标签体系呢?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未成交客户的标签体系,二是已成交客户的标签体系。
对于未成交客户,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来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以下几类:
高意向客户:这类客户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购买意愿,比如已经报价、提供联系方式等。
犹豫不决的客户:这类客户有一定的购买意愿,但还在犹豫中。
低意向客户:这类客户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购买意愿。
无交流客户:这类客户还没有与我们进行过交流。
流失客户:这类客户曾经是我们的客户,但现在已经流失。
对于已成交客户,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购买次数和购买金额来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以下几类:
新客户:这是第一次购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客户。
老客户:这是第二次或者更多次购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客户。
VIP客户:这是购买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客户。
大客户:这是购买金额非常大的客户。
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就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精准的营销,从而提高销售效果。
未成交客户的标签怎么打? 首先,他是把整个的私域粉丝,按照跟你聊天的进度来区分的。 你可以根据每一个客户的标签情况来去判断,你应该对他做哪一些营销动作,非常清晰明了。 他们把这一类的客户分成了6个标签。 第1个标签叫B1,就是指报过价,发过地址和电话,约定好转款,具备高意向的这些客户。 第2个标签叫B2,就是那些在犹豫和纠结,有一定意向的客户。 第3个标签叫C,就是他咨询到一半,还没有给他报过方案,也不知道他有意向度是多少的客户。 第4个标签叫D,就是没有说过话的客户。 第5个标签叫S,就是删除和拉黑你的客户,这个一定要把它给标注出来。 你每一个粉丝都是你花钱买来的,从这个删除拉黑率,就能够看到这个私域销售的功力和运营质量。 这个标签下的人数的比率越高,你越应该把这个私域销售给干掉。 第6个标签叫Z,就是转移的客户。 核心的原因可能是,一个好客户,他没有服务好,于是转移到了其他微信号上去。 或者是说一线跟二线的分离,从销售部挪到了服务部,也用这个标签作为一个标注。 你看,这还仅仅是对于没有成交的客户的标签体系,多么精细化。 打标签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把你的客户做一个明确的分类。 对于每一类别的客户,给他做精准的营销动作,所以它的转化率才会高。 已成交客户的标签怎么打? 还有另外一个更加精细化的,对于已成交客户的更加精细化的标签分类。 这个决定了他们的复购率,这是他们复购率能够做到84%的核心。 到底是怎么去做的? 总体来说,他们对于已经成交的客户分成了三类大标签。 第1类标签叫A类标签,分成了四种。 A1就代表第1次成交,A2代表第2次成交,A3第3次成交。 A4代表第4次成交,或者4次以上的成交。 所以它是一个动态标签。 再往上就是H类标签, 是自己的会员用户,分成了三种。 H1就是充值一次的会员客户,H2代表充值两次的客户,H3代表充值三次的客户。 你看,所有的标签都记录的明明白白的,复购就是按照消费额度来计算的。 最后一类标签,是W类标签,这个就是大客户了,分成了三种。 W1代表普通大客户,W2代表重要大客户,W3代表超级重要大客户。 这就是他建立的,无比精细化的私域运营的标签体系
未成交客户跟进SOP
目标:通过有序的沟通策略,提高未成交客户的转化率。
1. 初次接触后(0-24小时)
方法:发送感谢信息或邮件,感谢客户的时间,并确认后续跟进时间。
目的:建立礼貌的专业形象,为后续跟进铺路。
2. 跟进一(24-48小时)
方法: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或电话联系客户,询问是否有任何疑问或需求澄清。
目的:解决可能阻碍购买决策的问题。
3. 跟进二(48-72小时)
方法:提供额外的信息资料,如用户案例、产品视频演示或客户评价。
目的: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了解度,提高客户信心。
4. 跟进三(1周后)
方法:提出限时优惠或小礼品作为购买激励。
目的:刺激决策,加速购买过程。
5. 最终跟进(2周后)
方法:最后通牒通知,告知优惠即将结束或库存紧张。
目的:利用紧迫感促成交易。
已成交客户跟进SOP
目标:通过持续的关怀和增值服务,促进复购并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1. 成交后(0-24小时)
方法:发送订单确认和感谢信,附上客户服务联系方式。
目的:确认交易信息,展现出色的客户服务。
2. 使用后(根据产品周期)
方法:询问客户使用体验,是否满意,是否有任何反馈。
目的: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客户满意度。
3. 第一次复购时机(1个月后)
方法:提醒客户首次复购优惠,或者询问是否需要补货。
目的:鼓励形成购买习惯,提升复购率。
4. 定期关怀(每3个月)
方法:发送节日问候、行业资讯或有用的相关内容。
目的:保持品牌曝光度,维护客户关系。
5. 专项活动邀请(每6个月)
方法:邀请客户参加新产品发布、VIP客户活动或调研问卷。
目的:让客户感受到专属待遇,同时收集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