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讲故事,少讲道理。因为故事是能够养人的,故事是能够滋润人的,故事是能够让自己去领悟的,而道理大都是单一的、片面的,甚至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张文质《教师的使命》P55
再读《教师的使命》,不免对这份职业多了几分的敬畏感。因为确实是教师这个职业非常难,没有任何一个职业需要像教师一样拥有这么多维、丰富的素养,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堪称多面能手。这么多维的、多元的、多层次的素养要求,我们可以如何去达到或者说是精进呢?张老师提出了多讲故事、少讲道理的方法。
班主任喜欢讲道理,孩子喜欢听故事,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锻炼一下的故事力呢?把故事讲好了,是不是可以达到多元的效果呢?上面是好故事?就是学生愿意听而且听而有所思。我们的故事不能是猎奇,而是对生命有深刻的思考与关怀,聪明了对学生生活需求的深入观察,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共情。
教师需要有发现的眼睛,需要有敏锐感,筛选合适的素材,特别是在我们看到、听到某些事情的时候,能够给我们一些生命触动的,就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年段进行一些角度选择与深度考虑。教师要有创作的意识,保持对每一天生活的热爱与思考。有了热爱才能有赤子之心,去感受、去发现。有了发现我们还需要有分学生分享的习惯与冲动,把我们的观察通过故事的方式告诉他们,那么德育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讲述的这个故事你所想要传播的某一个观点?然后思考如何组织语言来对这个故事进行重构?最后看学生听完故事后能否达成目的,获得认同。
如何讲好故事呢?
原则一:关我事
我们的故事必须是学生喜欢的,或者是跟他们有关的,因为学生也是容易走神的。正如《故事力》书中讲到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容易走神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小学生更是容易走神,但是我们却是会忽略这一点,总觉得学生为什么不专心,我们忘记了其实我们自己在听的时候也容易走神,除非故事跟自己有关或者是自己喜欢的。
原则二:听得懂
让学生听懂比听完更重要。我们的语言要符合该年段儿童的年龄特征。故事需要清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可以设置一些悬念,让整个故事更有吸引力,然我们自己跟学生更亲近。
教师讲好故事的步骤
1、把零散的、分散的故事,进行加工,通过三个WWH的原则来梳理故事的要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整合教育资源。
2、合理安排情节,动笔让故事“动听”。在情节安排上,我们需要衔接紧凑、环环相扣。我们需要动笔,在写的过程中思考清楚如何来安排故事的节奏,让故事能够打动学生的心,引发共鸣。
目前我给学生讲故事相对比较随意,所以希望自己可以多记录、多写让自己真的成为一个很会讲故事的老师。讲好学生的成长故事,也讲好自己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