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络上看到一组视频,勾起了我的怀旧情怀,思绪回到了八十年代,想起了当年母亲织布的情景。
那个时候家里的被褥炕单都是母亲织的粗布缝的,包括我们冬天穿的棉裤也都是粗布的,记得有一年妈妈织了一块蓝白格子的粗布,看上去很好看,妈妈用那块布料给我俩各做了一件衬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亲子装。虽然是粗布面料,但心里依旧很美,那个时候我们的外套已经基本都是洋布做的了,在班上唯我穿一件妈妈用亲手织的粗布做的衬衣,满满的自豪。
最早的时候妈妈是自己把棉花纺成线,然后让人家给加工染成各种颜色,然后织再织成布。从纺线到最后织布中间还有许多繁杂的工序,我都叫不上名来,也就都略过吧。
到后来临县有了大型的纺线机器,母亲就和三五好友骑着自行车去几十里外的纺织厂买现成的各色彩线回来织布,中间可以省去许多辛劳,用机器纺出来的线纸的粗布,细致了好多也好看了好多。记得有一次妈妈有事,还让我跟着大娘大婶们去过一次,忘记了那一年我多少岁,只记得大娘大婶们一路夸我一个小女孩骑那么远的车子都不说累。
在我们老家姑娘出嫁的时候陪嫁的箱箱柜柜都不能空着,装的越多越好。我还读书的时候母亲就提前织好了好多匹粗布,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为我填箱准备的。我姨去世早,表妹跟我同岁,我们同年结婚,母亲也送给了表妹同样多的粗布填箱。母亲的箱里还有许多,是给两个妹妹准备的粗布,她老人家没想到两个妹妹都考上了大学,定居了城市,她的粗布都没派上用场。
后来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富裕了,母亲织的那些粗布都成了压箱底的古董,只是怕虫蛀每年夏天把它们拿出来晾晒一次,却几乎没用过。这几年在外地,晒也没晒过了。
今天看到织布的视频,发给在上海的妹妹,妹妹说,她常常有想带一匹母亲织的粗布放在身边,不知道还有没有。我想回老家后给两个妹妹各寄一些。见布如见母亲,这应该也是妹妹们的情怀吧。
几十年过去了,看到织布的视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想念母亲。
(本文的照片都是网络截图,等过几天回老家了把母亲织的粗布拍照补上以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