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标题,很清晰的看出,作者的观点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一切为了孩子的学。
一、弄清楚概念“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
(一)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好的一堂语文课的其中一个标准是: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于一致。
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师在备课、在教学设计时所确定的内容,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充分地加以体现。
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于一致:学生在课堂里所学的,正是老师在这堂课里想教的、在教的。
(二)老师的讲
老师的讲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课文。
老师的讲,效果在哪里?效果不在学生的听,而在于引发学生更好地、更充分地去感受、理解课文。
老师的问,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去探讨课文的意思和意味。
(三)目前,语文课堂容易出现的两种奇怪的现象,要警惕:
1.教师“教的活动”结构完整,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
2.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学生“学的活动”非常呆板、单调。
比如,虽然很多课堂也有许多师生互动,但实际问题是:从横向来看,不同学生之间的发言没有关联;从纵向来看,学生一次一次的学习活动相互之间也没有关联。
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老师讲,学生听。
第二个活动:老师问,学生答。
第三个活动:老师播放多媒体,学生观看。
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常见,但却是我们急需要变革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兴起,很难唤起学生的效能感,这样的语文课堂也是低效的,看着热闹,实则很难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