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电路》是电路章节第三节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形成电路概念的核心课。
从上课学生的表现能深刻感受到,在上节课学生摸索组装能让小灯泡亮的基础上,学生本节课对导线、电源、灯泡等不再陌生,不像上节课拿到这些器材有些学生觉得很懵,不知道如何下手操作。
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1复习导入
请一位同学来展示如何点亮小灯泡(一个同学独自操作感觉还是有点困难,会出现器材拿不稳的情况),并说明电流方向。
同时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组装操作上有什么缺点?
学生能很明显发现,这样组装太不方便了,需要一直拿着,稍不注意电路中器件一滑就熄灭了。
2讲授新知
展示电池盒和灯座,让学生观察后猜测有什么作用、如何使用。随后老师加以总结和纠正。
活动1:小组合作,利用电池、灯泡、灯座、电池盒、导线组装电路。
(这个操作活动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顺利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且能分析出电流流动的方向)
随后,提问“怎么熄灭小灯泡?和熄灭教室的灯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出开关后,展示开关,并让学生猜测如何使用,老师加以纠正和补充。
活动2:将开关加入到你的电路中,组装一个可以控制灯泡熄与亮的电路。
以学生连接的正确电路为例,讲解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以及如何画出电路的连接图。
作为拓展与巩固,让学生尝试将电机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现象,进一步落实对电路的认识。
本节课使我最困惑的地方是探索活动2将电池、开关、灯泡连接成一个电路。
这个活动对于个别组存在问题,他们会将灯泡和开关连接成一个并联电路(即使在实验之前强调不能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池正负极,但是学生觉得中间接了开关,电池正负极并没有直接相连)。
在实验总结部分,我给学生详细讲解了这个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什么开关不能控制灯泡、危险所在。
还有其他的一些连接方法,当然也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但是并不是一个开关和灯泡串联的方式,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也是有限的,所以也没有给学生去分析他们的连接方法问题所在。不知道其他老师是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