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开车的时候,我打开得到听书,听到介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再次思考这个意义感缺失的问题。想到现在高二的一些学生之所以不想做试卷,或者不想学语文,确实是会觉得一天到晚通过做卷子来学语文,趣味性没有,收效也不明显,而且跟考试不一定有直接的相关,他们会觉得学了没用。或者有用,他们也有不在乎分数,这个分数跟他们的学习成就并没有密切的关联。他们会觉得这样学语文的效率很低,就是听听老师讲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或者看一下视频,语文课也就过去了。而真正让他们着力训练的语言知识,他们又缺乏真正的兴趣。如果难度太大的话,他们又一时吸收不了,发现相应的关联基础知识不具备,听起来也不懂。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一方面考试的意义没有凸显,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没办法学到位,漏掉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所以会造成这种学习的错位。学了没用,学了不会,学了不考,考的分数没意义,所以才会造成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老师拼命地讲,督促学生认真考试,但学生就是提不起劲,没办法真正的去花时间,花心思在语文学习上。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跟考试没有必然的关联,再加上意义感的缺失,以及学习效果的不明显,才会有这一系列的厌学问题的出现。
那要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当然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引导学生:我要学,我能学会,学了有用。这样的意识建立起来以后,他们才能真正重视课堂,相信课堂对他们是有用的,愿意花时间,愿意投入注意力,来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思辨力。再有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确确实实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建构有益的知识体系,能力得到提升,进而获得更大的学习意愿,持续精进,看到他们的进阶的方向在哪里?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愿意学,学到位。还有就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状况不了解,对他们真实的想法不了解,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厌学,实在是无济于事。只有真正的找到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然后一起完成学习的任务,从而真正促成了他们的学习提升,他们才会愿意真正花时间投注在这个学科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