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实现生命的完善。对于教师来说,做到知行合一,显得更为重要。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一个老师,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明白多少道理,而在于知行。”
对于教师的知来说,知代表着教师的专业学识和教育理念,行代表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知的多少就决定了不同教师的水平,有的老师博学多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崇拜偶像,有的老师知识储备不够,在课堂上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很多时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因为情境、情绪、目的等的不同,知和行是分离的,出现知行并不合一的情况。当知行不一的时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发生了脱节,教育也就不会真正有效。犹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发自内心的交流是温暖的,敷衍了事的沟通只能让对方感到不舒服。比如上一节课,如果只是为了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往往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如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充当引导者,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会启迪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老师在教学中,就是做到了知行的最好诠释。他说道,如果说我有什么长处的话,这个“长处”就是我能将汲取的知识、理论融入肌体与灵魂,并能转化为行为,让理论成为生命的自觉与自然。教育就是如此,应该不露痕迹,却达到了教育的目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教学也好,还是好的教育,都是教师知行合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