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孔子《论语·宪问》
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说:“听说老先生不说话,不笑,不取于人,这是真的吗?”公明贾说:“这是传话的人夸大其词了。老先生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别人就不讨厌他说的话;内心中快乐的时候才会笑,别人就不讨厌他的笑;先做符合道义的事情才有所取得,所以别人不讨厌他取那份应得的。”孔子说:“这样啊?真的是这样吗?”
这段回答孔子听完好像有所疑惑,连续问了两次,先不说这个人是不是真如其所说,就公明贾对他的评价一定是高度的水平。就是这三点可以看出,要懂得审时度势。一说符合当下的话,二做符合当下的事情,三赚符合自己付出的所得,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说话要找准时机是比较重要的,有时候我们在做业务汇报的时候需要符合时机,不符合时机的情况下就不太适合做汇报工作,否则就会被他人讨厌。比如我们对客户的一些工作回访,有时候一个电话过去也许客户正好在工作,那就不适合长篇大论的汇报,适合简短高效,几句话卡中要害就行了。否则就会让客户觉得不舒服了,因为不符合当下的环境。
上次看一个电视剧的时候看到一段剧情,有一个小伙儿因为女朋友到家里来,所以想热闹一下,请一群朋友在吃饭,结果有一个人老是在提小伙儿的前女友,还把很多不咋地的故事讲出来分享,大家听了又很奇怪,搞得气氛十分尴尬,所以这个人就成人众人目光的聚焦,他自己还不明白有啥不妥当。
话有时候没有对错,就是看在什么时候说是才是正确的。就好比当我们的孩子已经选择了买下一件衣服,甚至已经付钱了,即使衣服很奇怪,我们也应该表扬孩子的眼光独特,引导孩子什么穿这样的衣服,适合在什么场合下穿才是正确的,而不是去一味地说这件衣服的好看不好看,因为说了也来不及了,已经付过钱了,扔了只会损失也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如果孩子在买之前询问的话也许还可以表达一下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这就像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就不适合我们再去说反面的话了,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努力做好就行了。就像孩子的这件衣服,想办法搭配好,在适合的场合下穿就行了。
当不适合的时机下,我们就应该努力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影响,往好的方面做,往好的方面想。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朋友请吃饭,已经预定好了一家饭店,当我们都点好菜坐下来了,突然有个人冒出来说这家饭店我吃过,不咋地,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这就是属于不看时候的人。因为说了也改变不了,如果在预定之前倒是可以提提建议,现在就变成了炫耀之前吃过和抱怨菜不好吃。所以懂吃菜是能力,但是不懂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就不知道时机,你认为呢?当然我们还可以创造一个适合说话的环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