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追梦赤子心》改编自橄榄球球星丹尼尔· 鲁迪的真人真事,
讲述了个头矮小,家境普通,资质平平的普通男孩鲁迪,在大学毕业在钢铁厂上班几年后,不顾家人和世俗的嘲笑,重拾梦想,凭借着顽强的斗志进入了大学橄榄球校队的故事。
对梦想的执着以及8年没日没夜的努力训练,让鲁迪赢得了队友的尊敬,他也在自己的最后一场比赛中获得了27秒的上场机会。
鲁迪的故事发人深思,对于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还是对于梦想的执着和坚持?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特别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1.固定型思维模式是怎样阻碍极具天赋的运动员获得成功的?
比恩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运动员,他在高中时就是篮球队得分最高的球员,还是是橄榄球队四分卫,也是棒球队最棒的击球员。
可即便拥有这样的天赋,作为运动员的比恩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他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阻碍了他。
许多运动员都和比恩一样,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受害者,他们通常都陷入了以下几种思维误区当中。
第一种,天才不需要努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你有一定水平的运动能力,但你无法改变你现有的水平。”在他们的认知里,要想成为冠军,需要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努力是对他们能力的否定。
第二种,天才是不会失败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是失败者的象征,他们无法容忍任何失败,一旦遭遇失利,他们将会陷入自我怀疑或者愤怒情绪当中,或者将失利归咎于他人他事,甚至做出过激举动,最终导致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第三种,天才必须是团队中最闪亮的存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就是超越他人,因此即使是在团队比赛中总是极力想要证明自己的个人能力,他们更想成为闪耀的明星,而不是担负自己的责任,为团队的胜利努力。
2.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一名运动员能够成为冠军的关键
邓亚萍在参加《圆桌派》的时候说过,按照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标准来说,她并不是一个好苗子,因为她个子太矮,手脚粗短,完全不是一个有天赋的运动员。
可她最终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4枚奥运金牌,并且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乒乓球史上保持“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和许多其他成功的运动员一样,邓亚萍的成功不是依靠与生俱来的天赋,靠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并不过分看重天赋的作用,他们相信,“如果你更加努力,你的体育能力永远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相信努力训练是赢得胜利的关键,因此总是刻苦练习,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成功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他们为每一次进步感到高兴。
其次,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眼中,挫折是成长的动力。他们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力量,即使遭遇失败和挫折,他们不会选择放弃,而是冷静的分析原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比赛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也能够扛住失利带来的压力,最终逆风翻盘。
除此之外,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团队中也能够清晰地认准自己的使命。
3.冠军的思维模式对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在书中,作者用无数案例说明,在竞技体育中,天赋确实是每个运动员必不可缺的因素,可是在运动赛车上,除了天赋,更多的是秉性、决心和冠军思维成就了最终的胜利者。
秉性、决心和冠军思维都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模式,核心在于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责任感。
对每个人来说,工作、学习和生活就是我们的竞技场,要想走向成功、维持成功的,就必须培养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
如果你觉得这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请立刻提醒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又在捣乱了!
如果你有一件自己喜欢却不擅长的事,那么,带上成长型思维模式再去试一试吧。
首先你需要的告诉自己:或许我在这件事上并不是特别有天赋,可是我可以通过努力练习来弥补天赋的不足。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遭遇失败、瓶颈、嘲笑或者其他的种种困难,千万不要因此陷入自我怀疑或者放弃,试着去忽略他们,你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不仅学习了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你将拥有成长型思维。
“一万小时定律”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要完成1万小时的坚持,你需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