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共读共进
【打卡人】昝玉姬
【打卡始于】2023年8月28日
【日精进打卡第6天】2023年9月2日
【今日读书】
【书名】《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6)
课堂A提供了一个传统的针对一种特定动物的研究
课堂B则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动物及其不同的栖息地的关系,使用概念性视角“栖息地”和”适应性“来激发学生的个人智慧,在要求学生们使用栖息地和适应性的概念来处理关于动物的事实性知识的时候,正是概念性视角引发了协同思考,正是思考的事实性层次和概念性层次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深层次理解以及概念与观点的迁移能力。课堂中最后的要求是为了表现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和概念的迁移能力。
课堂A采用了概念为本的表现型任务设计,但原因可能不易发现,课堂B并不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解释对他们所写的东西的理解焦点,仅仅是在技能上关注如何计算斜度而非概念性理解。在课堂B中,我们只能猜测学生是不是获得了概念性理解。但是在课堂A中,教师不仅知道学生是否能够计算斜度,并且将任务和重要的概念通过指标结合起来,学生对这个关系的解释将能够明确的显示他们概念性理解的深度。
内化传统课程模式与概念为本模式,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寻找他们的要素,专注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和理解,这是支持我们主动朝向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迈进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