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走向理解。”
第十章 为理解而教
摘
1.教学的正确步骤应根据学习需要来开展。
2.成功的教学是揭示而不是灌输。
3.理解需要合适的体验,讨论和反馈。
4.教材是资源,不是大纲。其挑战在于如何更好的理解书本所隐藏的知识,而不是其所展现的内容。
5.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设计正确的体验。
6.三大教学类型:讲授教学法,建构助学法,个别指导法。
7.好的教学构想必须考虑目标,学习者特征和具体情境。
8.学习应设计成让学习者知道做什么。
9.开展案例教学。
10.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该表现的像一个安静的旁观者?什么时候我该像一个合作参与者?
11.做中学。任务是由挑战建模,实践反馈,再实践表现和反馈组成的结构化序列。
思
思考越多,理解越深入!
有时上完一节课,感觉学生和自己的思维没有在同一频道上。特别痛苦。今天再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想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就得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任务)我的问题学生能否全体参与?我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体验?短短的45分钟里,我应该怎样和学生度过?我是否把握有利的时机?对学生的问题是灌输还是揭示?是我讲的多,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这节课我为什么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反思是:讲《爱莲说》这一课时,两个班上了两个课型。第一个班我设计了精致的导语,激情导入,以激发学习兴趣。对课文文体、作者课文译文注释,逐一讲起,一节课很快结束,最后反馈学生连读课文都磕磕巴巴,读错字音和节奏的大有人在。第二个班我及时止损。一上课就板书一会读课文 。二会翻译课文。三会背诵课文。三个目标一下达。学生拿起课本就激情四射的读起来。我小组抽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集中的字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小组代表读——齐读。学生概括内容。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的翻译。不会的集中提问和解答。特别重要的强调记笔记。在此基础上,逐句逐段背诵。小组比赛。没想到临下课有一半的学生能熟练的背诵。以前听过一位老师评课,说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节课我上得很轻松。因为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只在一两个关键处进行了讲解。所以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很重要!是“讲师”?还是“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