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空气》教学反思

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感受。因此,为了增加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找空气。

本课由四个活动组成,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第一个活动,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和瓶子里,以礼物的形式送给班上的学生们,展示完我就设置了一个投票,投票的问题是“里面有东西吗?”让同学们进行选择,有46人选择有空气。再通过亲自动手在教室里把袋子装得鼓鼓的。

第二个活动,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运用不同的感觉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的存在。它包含三个小活动:1、把袋子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同桌的脸颊,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脸颊;2、在气球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气球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口哨;3、当塑料袋扎个孔压入水中,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这种神秘的东西就是空气。

第三个活动,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空气对人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要学会保护环境。

第四个活动,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桌肚里找不到空气,但是数不过来大概有多少人,我就利用麻吉星进行了一次投票,看到数据后我发现同学们对“我们的周围有空气”这一概念还不是特别能理解。

于是我在选择正确的同学里随机挑选了一个学生来分享自己的验证方法,听完他的分享后同学们亲自动手用塑料袋在桌肚里装空气。操作结束后进行了2次选择,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大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已经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我们经常说科学课就要有科学味。科学课的本质是实证意识。在这节课中学生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了自己的周围有空气,对空气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甚至从错误到正确。从一开始他们对袋子里是否有物体感到疑惑,到懂得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证的意识已经在他们身上扎根了。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3个小实验,希望他们在观察时能懂得用眼看、耳听、手摸等器官感受。但是忽略了在每一个实验结束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科学课程还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又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这节课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学生智慧的花朵在绽放,到处飘着浓浓的科学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空气和水这两种物质都是常见的,孩子们不难理解,可是当我上完才觉得其实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对空气的研究,虽然空气就在我...
    05f4f114b2bb阅读 1,220评论 3 0
  • 本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空气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会流动、抓不住...
    linzi111阅读 1,494评论 1 0
  • 《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
    wwandan阅读 1,673评论 6 0
  • 本课我从游戏导入,让学生两分钟之内憋气,发现空气至关重要,生物离不开空气,这个环节学生都感受颇深,主动发现了空气的...
    05f4f114b2bb阅读 1,603评论 1 0
  •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为:提出问题→寻找空气→进行猜想→进行实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我在教学中,让孩子说的...
    石慧杰阅读 5,896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