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公元512年)
1、
春,正月一日,南梁皇帝萧衍下诏:“从今天开始,逃犯的家属或有罪应当当人质做苦工的人,如果家里有老人或小孩,可以停止移送。”
胡三省注:
所谓对人民放宽,如此而已,而不能将犯罪的权贵绳之以法,君子以此知道南梁政治之乱。
2、
南梁皇帝萧衍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太尉,骠骑将军王茂为司空、尚书令。
3、
正月二十五日,北魏任命车骑大将军、尚书令高肇为司徒,清河王元怿为司空,广平王元怀进号为骠骑大将军,加授仪同三司。高肇虽然登上三公之位,却认为自己离开了实权(尚书令),怏怏不乐,形于言色,见到的人都嗤笑他。尚书右丞高绰、国子博士封轨,一向以正直自立,等到高肇为司徒,高绰送迎往来,封轨竟不去见高肇。高绰回头没有看见封轨,于是退回,叹息说:“我平生自以为做事不失规矩,今天的举措,远远不如封生啊。”
高绰,是高允的孙子;封轨,是封懿的族孙。
华杉曰:
君子自立、自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价值,不攀附权贵,不趋炎附势。《中庸》,孔子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君子之与人相处,虽然也以和为贵,但自己心中有原则,有主张,绝不肯跟着做一些不好的事,不同流合污,这就是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从义理上来说,是执守中正,始终极其坚定,绝不偏倚到一边。从做人处事来说,就是不找靠山。君子之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独立格局,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把任何人当靠山。如果你的“强”来自于“倚”,来自于靠山,那你离了他连活命都做不到。你的靠山如果一时不太稳,晃了一晃,你就摔下山崖了;你的靠山如果和别的山摩擦摩擦,蹭了一下,你就血肉模糊了;你的靠山如果倒了,你就被埋葬了。所以靠山靠山,靠得再大都是冰山。
国家有道,君子之强,就能发达富贵。人在没有发达的时候,很注意自己,等富贵发达了,就容易放松骄肆,改变了当年的志向操守。所以君子之强,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义理。
当国家无道,不变平生之所守,再穷再困,就算遇着大祸患要被置于死地,也不肯改了平生的节操。这是什么呢,就是明哲保身。许多人误以为明哲保身就是偷生怕死。儒家思想,偷生是有的,怕死则未必。明哲保身,保身,首先是保证自己的节操,保证自己不要同流合污。当国家有道,君子一定是立于朝堂,不能立于朝堂,那是你没本事。当国家无道,如果你还立于朝堂,那你就是同流合污,和昏君奸臣一起干坏事,所以君子一定要退隐。退隐,等待下一任新君。
人格独立、志有定向、立场鲜明、坚守原则、观点始终不变,不同流合污,也不跟人和稀泥、捣糨糊,就是君子之强,就是高绰和封轨修养的品德。
4、
北魏清河王元怿有才学声望,有鉴于彭城王元勰无罪被杀之祸,趁着参加宫中酒宴的机会,对高肇说:“天子兄弟才有几人,而几乎被翦除而尽(指又杀京兆王元愉)!当年王莽这个秃头,借着自己国舅爷的身份,篡夺汉室。如今你已经驼背,恐怕也终将成为祸乱的阶梯!”
正巧遇上灾旱,高肇擅自重审囚徒,想要收买众心。元怿对北魏主元恪说:“当年季氏祭祀泰山,受到孔子斥责。因为君臣各有本分,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亵渎。遇上天变,减少膳食,重审囚犯,都是天子之事,而今司徒去做,这岂是人臣之义吗!明君失之于上,奸臣窃之于下,祸乱之基,就在于此。”元恪笑而不应。
5、
夏,四月,北魏主元恪下诏,命尚书与群司重审狱讼,令饥民到燕州、恒州二州及六镇就食。
6、
四月二十五日,北魏大赦,改年号为延昌。
7、
冬,十月十八日,北魏立皇子元诩为太子,开始废除“立子杀母”的制度,不杀他的母亲。任命尚书右仆射郭祚兼领太子少师。郭祚曾经跟从北魏主元恪到东宫,私自在怀里揣着黄㼐(一种瓜),送给太子。当时在皇帝左右应诏的赵桃弓深为皇帝所信任,郭祚私底下也巴结事奉他,时人称之为“桃弓仆射”、“黄㼐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