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虹校长和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创始人段艳霞老师共同组织的中国教育报《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21天的共读活动结束了,我却还一直沉浸在这个由全国各地的老师组成的读书共同体中久久不愿离开。每天我会在课余时间不断地留意着群里伙伴们的读书打卡信息,抽空去看看伙伴们的打卡内容,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们那些火热的文字温暖着,从他们那里不断地获得力量。
作为一名高三的老师,我的工作时间相对是比较紧张的,但是自从参加共读活动以来,除了因为有晚课,我参加活动没有赶上开始,我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共读直播活动,每次都带着期盼的心情进入腾讯会议室,又带着不舍留到最后,各种屏幕和共读的伙伴们挥手等待下次再见。
这次活动我坚持每天倾听领读老师录制的音频,翻阅书中相关的内容,每天根据领读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参加活动的感受进行思考,书写文字进行打卡,整个活动下来,我的打卡记录累计超过3万字。读着自己的打卡内容,沉浸在自己每天听课的感受和收获中,同时也去阅读其他伙伴的打卡记录,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作为一个拥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接近退休的年纪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这次共读中被不同形式的共读活动所惊艳到,我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和成长的幸福。与此同时,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活动这样吸引着我?
我觉得这次共读活动吸引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段艳霞老师的领读团队为我们打造的这种活动氛围。虽然我和参加活动的伙伴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面的,但是我却没有任何生疏感,每次活动都是很快就被带动着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活动中,特别是分组活动,几乎每次都会遇到不同的伙伴,但是我们却没有任何沟通的障碍,也没有因为我们之前不认识而影响活动。每次活动都会被一颗颗勇敢的心深深触动,听着不同老师的故事,就像跨越了时空进入到他的生活中一样,从他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或许是我们不断产生联结的一个原因。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节奏很类似,但是在工作之余我们主动选择了在这里相聚,一定是心中有着对更美好的教育生活的追求和梦想才会遇见彼此。
我想,如果让每一个来参加这次共读活动的老师讲一讲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原因、如何了解这次活动、参加这次活动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听到很多有趣的、有料的、有味的故事。一直以来,我是吴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的受益者,我在她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中收获了很多很多,所以我是通过吴校的朋友圈看到活动的,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我的心中,吴校组织的每次活动都是我喜欢和愿意参加的,只要我的时间允许,我就会提前准备好自己,把它作为我工作之余的优先项。
在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很多给我力量、鼓励我继续寻求自身认同与完整的伙伴。一天我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拿起手机看得了凉快老师在群里招募参与活动的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回复了:我来吧!回复完我才想到,凉快老师在招募伙伴做什么?我需要怎么做?我竟然是完全不知道的,但是报名的热情鼓舞着我,不管怎么样,有机会就参加好了,只要参加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于是就这样愉快地和凉快老师、还有另外一位老师热火朝天地进行了一次小组对话,我们谈到了教学中的恐惧,学生的恐惧,老师的恐惧,随着对话的深入,我们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进行着对话,原来只要我们打开心灵,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产生如此深的联结,我们也可以一起更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内心景观。
给我留下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老师,她作为我们一次小组活动的案主,她讲述了自己从自我怀疑、自我纠结、追求完美的困境中一点点走出来的过程。听她分享的时候,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坐在电脑前,我感觉我就坐在她的身边,我拉着她的手,我感觉她讲述的好像就是曾经的我,原来曾经的我们存在着那么多的共同之处。我们在那个过程中好累好累啊,可是感恩不曾放弃的自己,我们走出了那片泥泞沼泽地,我们的双腿不再被自己给自己系上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我们卸下了包袱,走到了今天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在这里遇到似曾相识的自己。帕尔默先生在《教学勇气》中说,“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是的,记住我们是谁,我们首先是自己,我们只有在认同自己和完整的自己的同时才会过上完整的生活,我们不要再遭受解体的痛苦。
我们聚到这里,我们聚到一起就是要找到我们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这是很多伙伴在这里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宝贵的收获。我们找到了我们尘封的内心勇气,我们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我们渴望打开虚掩的门,我们希望走入到真实美好的无限可能之中去,这样的我们会收获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也会在我们探索自身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学生无形的影响,让我们的教育环境在发生一点一滴的变化。
回味着我们的一次次活动,回想着我们的一次次联结,我意识到原来在我心中那么优秀和让我崇拜的伙伴们也是带着恐惧在前行的,他们就是在挑战困惑和跨越障碍的过程中成长得越来越快的。昨天塔塔教练在引领我如何和学生对话的时候,她的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她说我们要透过阻碍去学习。是的,透过阻碍的学习会让我们就会更有收获。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决定了我们成长的速度,如果我们把每次横在我们面前的障碍看成是一个挑战,我们迎着它去思考,我们勇气地面对它去生活,我们接受它去努力,我们是不是会成长和进步的更快呢?
这次共读活动让我体验最深的就是领导团队在书的引导下直接引领我们进行实践,这个过程领读团队的伙伴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直接进入到共同体中和他们一起体验这些活动的。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的收获却是非常大的。这种全新的共读方式让我意识到,如果我们能以类似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学,或许我们也会收获很多惊喜。
“教育就是转变。”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需要跟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呼唤的“新专业人士”是什么样的?我们身边的哪些人是符合“新专业人士”标准的?我们和“新专业人士”的距离有多大?我们如何行动才能减少这个距离呢?每天望着学生的一双双眼睛,我在想,“我能做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成长?”我现在没有成熟的方案,但是我已经在行动。我主动和一个上课给其他人编小辫的女孩子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对话,我陪伴她找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存在她心中那份自信,我们一起找寻那股向前奔跑的力量;我笑着接纳一个男孩子说我是一个过时的老太太,我跟不上潮流的变化;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迈入课堂,我内心的热情还在;我和学生们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接受自己没有他们的思维活跃灵活的现状,我由衷欣赏他们有比我更好的想法;我在学生面前承认我的恐惧,我告诉他们我心中的担心的问题。尽管我努力, 很多事情我还是做不好,但是我不会放弃努力。
读《教学勇气》就是在自己的心灵里面漫步,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读这本书了,我也依然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但是幸运的是因为领导团队的引导,我们的漫步是有方向的,有目标的。如今,我们终于走在渴望勇敢做自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