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期是自我发展的重要部分
每个人都不是静止的。只有把自我放到改变的历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和自我发展。
记忆总是轻易的把过去整理成一条平顺的、符合逻辑的曲线,让我们误以为自我的转变是一个连续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其实并不是。
转折期对自我发展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会更新我们对自我的理解;第二个意义 更新我们对自我发挥在那的理解。
用变化的视角看,自我发挥在那是通过自我的打碎和重构,从旧阶段过渡到新阶段的过程。
转变的本质,不是外在的新旧更替,而是内在自我的重构。
结束中最重要的事是脱离: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和目标的脱离。
有一些坚持是好的,可是有一些坚持只不过是“我不愿改变”的另一种说法。
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迷茫源于意义感的缺失,意义感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目标感,人是通过有价值的目标把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起来的。如果没有目标,工作和生活都会变成一种凑合的状态,这时候,人就会变得空虚、缺少力量。另一个是人际关系。事实上,人的意义感是在关系中编织出来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很孤独,缺少亲密关系,不知道谁真的在乎我们,我们有真的在乎谁,我们同样会觉得空虚和无聊。
结束的后面会紧跟着一段迷茫的时期,是因为当我们跟原来的关系、原先的身份、原来的目标脱离的时候,我们就暂时失去了产生意义感的土壤。旧的生活已经过去了,而新的生活还没有到来,我们被留在意义感的真空里,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会去往哪里。
迷茫中的三种典型心理
1 试图回到过去。
迷茫期是痛苦的。所以我们会逃离迷茫,回到过去。但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第二种反应。
2 想要尽快结束迷茫,到达未来
情绪低迷,没有目标,如何找回几级的心态,重新开始新生活?因为要躲避这种迷茫期,他们的转变在中途就终止了,只是换了种形式,让自己想摆脱的过去延续下去。既然回到过去和走向未来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那待在迷茫中会怎么样呢?这时候,人们就会有第三种典型的心里反应。
3.敏感
这种敏感不是我们常说的性格上的敏感,或者对人际关系的敏感,而是对美、对超越日常的精神生活、对灵性的敏感。这种敏感并不是简单的矫情或抑郁。在新旧件交替的阶段, 获得一种空间,跟一个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联系,能从更本质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也许人们在这个阶段体会到的就是佛教中的无常,带着一些通透和悲悯。
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我
转折后的重生
心理学:心里弹性,值得是我们从灾难和挫折中复原的能力。
重生的第一要素:偶然和意外。没有什么重生是外勤规划好的,因为生命本身就不是能完全规划的。科室丛生幼荷我们以前的生命经历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让一切看起来像是命中注定。
重生的第二要素:另起炉灶。主流观念总是在倡导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背后的潜台词是:坚持是用该的,而放弃是懦弱的。可有时候,我们得学者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认了栽,承认失败,才会发现,原来可以换个地方重新来过。放弃并不比坚持容易,他同样需要勇气。
转变本质上是发生在我们心里的。重生是心理结构的重组过程。重生也是自我重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