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如何成长的路却是自己需要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也需要自己来定制。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有人说成功才是成功的妈妈。市面上有不少研究成功人士的书,因为成功了他们的闪光点都看得见,他们失败的过去也成了成功的踏脚石。而作为大多数已经泯然于众人的失败者,却很少被提及研究。
有一个作者专门研究失败的案例。她通过研究失败,最终发觉人们对自我的了解甚少,而只有对自己了解得越多,才能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越多,从而避免掉进坑里。
她就是这个学院创始人顾及,斯坦福大学学霸、有多年的硅谷和国内产品运营经验,连续三年被领英评为中国“年度行家”。
如何突破认知局限并实现最终的成长呢?顾及通过对失败案例的研究,打破认知局限,帮助人们提升认知上限,将认知破圈的三大法则写进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破圈》一书中。
如何打破认知?作者提出了三个步骤:深刻的体验,透彻地思考和持续的实践,是打破认知的三个正向循环。对于深刻的体验,作者总结为不逃避的体验逆境、不麻木地对待日常、有意识地添加不适。
逆境是一个人成长的深刻体验,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深度分析,就能够挖掘出在某一个方向特定的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从而对这个问题的无意识状态变得有意识,这就形成了认知上的一个突破。不麻木地对待日常,就是认真体验日常生活的美妙,享受生活带来的小美好,关注和感知生活,有助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认知。
为什么要有意识地添加不适呢?一是因为添加不适有助于增强意志力和适应能力,增加自信心。二是更好地珍惜和享受美好的事物。三是能够产生深刻的洞见。那些让人痛苦的体验,往往是诱发人们思考和创作的来源。所以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逃避,勇敢地面对他分析,他从而能够了解自己的盲点和误区。
关于深刻的体验,作者特别提出了洞察力的练习方法:比如说看到一张图片,我们除了要注意人数、穿着,每个人的状态、发型等,我们还可以进行提问,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随着观察的深入,洞察的细节会越来越多,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越来越有深度。
那么如何做到透彻的思考,直击问题的本质呢?这需要逻辑思维的两种基本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可以用来考察问题,考察信息背后的逻辑是否成立,我们会不会在思考时犯常见的错误,而这是透彻思考的基础。然后用追问法,揪着一件事情不断地问为什么。这样会把我们从一个无意识思考者转化为有意识思考者。
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趋向,并且有意识地突破思维局限后,那如何进行进一步的破圈呢?作者提出了三个步骤。一是摆脱情绪体,二是扭转记忆体,三是击穿信念体。
对于情绪体,我们要时刻体察情绪变化,识别某种情绪的出现。然后调控自己的情绪。不仅要调控自己的情绪,还要会感知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欲望和情绪,然后正确处理他人情绪反应。
体察情绪是探求我们内在认知的一个突破口,因为这个情绪揭露了我们在意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恐惧、担忧、焦虑的来源在哪里,通过对情绪体的分析,我们能够挖掘自己的广义价值观。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他是我们对过去记忆的一种存在方式。如何和这个小孩和平共处呢?可以转换视角,、多方查证、切分法、以人为镜和自我梳理方法来疏导情绪的源头,过滤掉负面情绪和负面记忆,让记忆体发挥正向功效。
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思想。它通常包括了各种外界思潮、媒体以及他人观点的集合企业,有时候呢,这些内在的思想会有冲突,但是我们大脑不会去辨析这些信息和想法的来源。那么如何来击穿这些信念呢,那就是分析自己的观点,各种思想的来源,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从无意识地接纳一种想法到有意识地选择这种想法。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规划,往往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自己过往的经历和体验。那么如何打破这种体验,重新定义,那就不仅需要外界证明和肯定,还需要内在的自信和努力和一些内在品质。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而我们的成长也需要不断升级心智,规划终身成长。《破圈》,通过破解内在的情绪体、记忆体和信念体,重新定义自我概念,通过创造崭新的行为模式,用积极的情绪去创造新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