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句话对我的意义。曾经,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在写作上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总是想做得或写得更好一些。什么是终极意义上的“完美”呢?实际上是没有尽头的。那就设置时间模块管理,在相对的时间内完成这件事,减少心理负担和重量,再进入下一个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自我松绑。
昨天的作业提交就是一个例证。我把时间限定在昨天,昨天完成了提交这件事就放下了。昨晚晃晃悠悠没有直接进入新的书稿写作,也允许自己偶尔懒散,在经过全神贯注的话题思考和写作后,是需要这样一段舒缓的时间间隔。今天早上还是有点儿醒不来的感觉,其实也说明昨天用脑还是有点儿过度。那就再多睡一会儿,起床,安心做早餐和父亲一起吃早餐,上午进入写作状态,刚好是遇到第二章第二节,涉及到能量管理,一方面是写给年轻人,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告诫,一下是从豆包上收集的观点性素材。接下来是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重组和修改。
豆包之于个人写作的意义在于,豆包仿佛是一个高级秘书,他负责将相关性素材搜集出来,而自己是那个加工者,豆包负责采花蜜,我负责“酿蜂蜜”,如此,安心。
调整认知与心态
积极重构工作意义
面对班级纪律反复、成绩提升缓慢等难题,年轻班主任易陷入自我怀疑。但换个角度看,每一次纪律整顿都是培养学生自律的契机,成绩波动能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方向。当看到学生从懵懂走向懂事,年轻班主任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和热情投入工作,化解焦虑情绪。
- 具体做法:每周写工作日记,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今天小李主动帮忙整理教室”,在感到疲惫时翻阅,强化工作价值感。
接纳不完美
学校文艺汇演筹备期间,时间紧、任务重,难以兼顾舞台布置、节目排练、服装道具等每个细节。这时班主任应聚焦核心,如确保节目质量,在舞台布置上适当简化,以有限精力达成关键目标,避免因追求完美而过度劳累。
- 具体做法:制定任务时,为每个任务设定合理的完成标准,如班级活动宣传海报,重点突出活动信息和亮点即可,不纠结于画面的极致精美。
运用积极的时间管理技巧
制定优先级清单
考试周前,学生心理压力大、矛盾频发,同时要准备期末总结。班主任优先处理学生心理疏导,安抚情绪,稳定班级秩序;再利用零散时间构思总结框架,待学生情绪稳定后,集中精力完成总结,避免手忙脚乱。
- 具体做法:每天上班前列出任务清单,用不同颜色标记任务优先级,如红色为紧急重要,黄色为重要不紧急,绿色为紧急不重要。
设置时间块
公开课备课易受学生问题、家长咨询干扰。班主任可提前与同事协调,让其帮忙处理突发情况,然后划定两小时时间块,关闭手机,专注梳理教学内容、设计互动环节,提升备课效率。
- 具体做法:借助时间管理类APP,如番茄ToDo,设置45分钟专注时间和5分钟休息时间,循环进行,提高专注度。
寻求积极的支持与合作
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
学生沉迷手机影响学习,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分享在校表现,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家长在家监督,班主任在校引导,家校携手,减轻班主任单独教育的压力。
- 具体做法:每学期举办2 - 3次家长教育经验分享会,鼓励家长分享教育心得,增进家校交流。
同事协作与经验共享
运动会筹备时,年轻班主任可与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交流,借鉴入场式创意、人员分工方法,快速解决场地布置、项目安排等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 具体做法:加入学校班主任交流群,定期发起话题讨论,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收集多元建议。
注重能量管理
合理分配精力
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段,如上午,处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如与问题学生深入谈心、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下午精力有所下降,安排批改作业、回复家长简单询问等常规事务。比如年轻班主任小王发现自己上午思维活跃,就把策划班级特色活动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段,高效完成了活动流程设计和物资准备规划,而把相对机械的作业批改放在下午,避免因精力不足导致工作失误。
- 具体做法:进行一周的精力记录,标注每个时间段的精神状态,以此为依据制定每日任务安排表。
主动恢复能量
长时间连续工作会让能量耗尽,课间10分钟、午休时间都是恢复能量的好时机。课间可以简单放松,如喝杯热茶、听一首舒缓的音乐;午休时进行15 - 30分钟的冥想或小憩,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班主任小张习惯在午休时冥想,放松身心,下午工作时注意力更集中,处理学生问题也更得心应手。
- 具体做法:在办公桌上放置小型按摩仪,工作间隙按摩头部、颈部,缓解疲劳。
避免能量损耗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应酬和无效的工作会议,学会拒绝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比如学校临时安排与班主任工作关联不大的活动组织,若时间精力有限,可礼貌说明情况,请求安排更合适的同事,避免因勉强承担而消耗过多能量。
- 具体做法:每月初评估本月工作任务,提前与领导沟通可能存在的任务冲突,合理调整工作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