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你是否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孩子的哭闹、叛逆,让人头疼不已。其实,你与孩子之间或许只差一份科学的育儿指南。今天,让我们走进贝颐医生的育儿准则,探寻其中的奥秘,为亲子关系的改善找到新的方向。
善意养育,尊重孩子本心
贝颐医生的第一条准则便是善意养育。要相信,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 ,不良行为只是内心困境的外在表现。比如,孩子发脾气扔东西,不要立刻指责他 “坏”,而是试着理解他可能是因为需求未被满足或者情绪无法宣泄。把孩子与问题分开,对行为做出善意的解释,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而非外在表现,这能让孩子在安全的空间里试错,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孩子感受到被信任和尊重,他们会更愿意与父母亲近,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接纳多重真相,化解矛盾冲突
在亲子关系中,真相不唯一。父母和孩子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学会接纳多重真相,是维系良好关系的关键。孩子不想穿外套出门,不要强硬地命令,而是先理解他的感受:“我知道你不想穿,可能觉得不自在 。” 然后再说明你的担忧:“但外面很冷,不穿外套容易感冒 。” 这样,既坚守了行为规则,又避免了控制权之争,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合作。当孩子无礼时,也不要被情绪左右,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痛苦,给予理解和包容。
明确职责,各司其职
父母和孩子在家庭中有着各自的职责。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做孩子情感的守护者。设置明确的行为规则,杜绝孩子在行为上越界,但同时也要接纳与共情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打人时,坚定地制止:“不可以打人,这会让别人受伤 。” 然后共情他的愤怒:“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 。” 而孩子的职责是通过感受和表达情绪来探索和学习,父母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
重视早期,影响深远
婴幼儿时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早年的亲子互动是孩子构筑未来生活的蓝图,孩子越是觉得可以依赖父母,就越是能够独立。在这个阶段,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安全感,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为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时候,改变都不晚
即使错过了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或者之前的亲子关系存在问题,也永远都不晚。大脑具有可塑性,只要父母愿意改变,孩子的脑回路就会发生改变。当与孩子发生冲突后,真诚地道歉,给予理解与共情,让孩子感到安全,就能逐渐修复关系,重建亲密的亲子联结。
贝颐医生的育儿准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育儿方法,从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出发,注重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如果你也渴望改善亲子关系,不妨从这些准则开始实践,相信你和孩子都能收获更美好的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