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源于星田分享的一段内容而决定买来看看,最近如痴如醉的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阅读,读了一半内容的时候我又买了一本强制送给我妹妹看。
虽是一本育儿书,但核心讲的是关系,不仅仅适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职场关系等,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多了一份看见和温暖,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既关照孩子,也能支持到自己,养孩子的过程同样是把自己养一遍的过程,这本书值得你仔细品。
先分享育儿的10个重要准则。
01善意养育
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这是一切改变的基础,why?
理解了这条原则我们就能把孩子和他的行为区分开来。而所谓的“坏”的行为实际上是孩子内心挣扎的信号,如果父母的反应是批评和惩罚,孩子就会把评价内化,认为自己是坏孩子。只有当我们感到安全的时候,改变才会发生
如果看到孩子的善良本心之后,我们就能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比如巨大的担忧和强烈的冲动,而不是行为本身。行为不是评判孩子的标尺,而是洞察孩子需要的线索。
02 真相不唯一
面对分歧时,大多数人本能就是要说服对方,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是对的,你错了”,这种“真相唯一”的思维模式,只会让另一个人感觉自己没有被看见,被听见,有时候还会让争论迅速升级,还会让人产生愤怒,那种感觉就像是对方拒绝接受你的存在或者价值。如果感觉到自己没有被看见,被听见,亲密感就无法建立。
构筑牢固关系的前提是双方没有谁绝对对错,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来自理解而非说服。
采用“真相不唯一”的互动模式育儿能促使我们更坚定,既可以照顾孩子的情绪又能让自己有好的感觉,既能用行为规则约束孩子,又能与孩子保持亲密。同时也能帮我们理解矛盾重重的世界。
03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职责
家庭是一个系统,如果系统中的成员搞不清楚自己的角色,或者是越界干扰他人,系统就会崩溃。
父母的职责是通过行为规则、接纳和共情构建安全的成长环境。孩子的职责是通过感知和表达情感来探索和学习。
04 婴幼儿时期至关重要
早年的亲子互动是孩子构筑未来生活的蓝纸,所有的经历都会记忆在身体里。
这里有一条深刻而关键的悖论:孩子们越是觉得自己可以依赖父母,他们就越是能给独立。
05 永远都不晚
人的大脑发育的非常早,孩子的大脑是在亲子互动中发育的,缺乏回应的成长环境能导致大脑萎缩,而刺激丰富的成长环境则能促进大脑生长。
但大脑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既然父母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那么父母的改变引发孩子的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06心理韧性>快乐
如果说对于孩子的期望大多数父母都会说希望孩子快乐,但非常讽刺的是:我们越是注重让孩子高兴,快乐,我们越是容易让他们长大后成为焦虑的人。
以快乐为目标会驱使我们代替孩子做事情,而不是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快乐需要建立在调节压力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首先感到安全,然后才能拥有快乐。
快乐永远没有心里韧性重要。
07 行为是一扇窗
任何行为都是一扇窗,里面藏了一个人的感受、想法、冲动、感觉和未能满足的需求。行为从来都不是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本身,它只是问题的线索。
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就能帮助孩子提升心里韧性,调节情绪,这一结果又必然会带来行为的改变。
想让自己做出改变,将来遇到事情能够更冷静地应对,唯一的方式就是去探索自身行为背后的感受。
08减少羞耻感,让关系更亲密
羞耻感的本质是“我不能做我自己,我不能有这种感受”的情绪体验。比如拒绝道歉,说谎等等。
羞耻感是危险的信号弹,它激发了孩子的不安全感,羞耻感会唤醒孩子的终极恐惧“我的本心是坏的,我没有价值,我不可爱,别人不愿意跟我亲近,我将孤独无依”。羞耻感还能让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变本加厉。
减少羞耻感的最佳方式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本心是好的,认识到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
09说真话
好的养育建立在父母直面真实自我的意愿之上。说真话的方式有:肯定孩子的感受,正视孩子提出的问题,告诉孩子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
10不要忘记自我关照
养育孩子并不需要失去自我,养育孩子的意思其实是在自己发展成长的同时帮助孩子发展和成长。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量,我们就无法把能量灌注到孩子体内。我们与自己的关系的质量决定了我们和他人之间关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