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要制定考核官员的制度,大臣们吵的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没有施行。司马光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识人用人,这是最为困难的一环。通过毁誉作为标准,人的好恶爱憎就会掺杂进来,导致善良和邪恶混淆;通过功劳政绩考核,就会巧诈横生,真假不明。所以根本还是在于主上至公至明。说了好像又没说什么。司马光的意见应该是不需要设立专门的考核部门,采取层层考核的方式,皇帝考核三公、九卿、郡守等,三公等大官在考核底下的人。总而言之是突出三公的地位呗。
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性情,裕正回答读书勤奋。孟光则认为作为太子重要的是懂得智谋权略,而不是像大臣一样强闻博知以求一官半职,尤其是现在还处于乱世。每个人从一出身就注定了不同的身份地位,意味着有着不同的使命任务,人生方向自然不同。
魏明帝派司马懿攻打叛变的公孙渊。整个过程司马懿可谓算无遗策,基本把公孙渊手拿把掐的。关于为什么打孟达的时候要兵贵神速,现在打公孙渊却缓慢行动,司马懿分析出原因,体现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本质矛盾的高级思维,军事水平高超,堪称专家级水平,公孙渊在司马懿面前就是个菜鸟。
公孙渊被打服了,想投降,司马懿只是拖延,慢慢形成包围,然后全歼。司马懿说“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馀二事,但有降与死耳。”说的轻巧啊,难的事前面的审时度势,了然于胸,才能知道是战是守还是走。
魏明帝239年去世,在位13年。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