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跟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环境、一线教师的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全国各地每一间中小学的校园里,每天都在爆发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和教师间的冲突;学生和家长间的冲突;家长和教师间的冲突等等。各个主体间一次次的冲突,反映出我们国家教育界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宝贵的研究材料。
笔者是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男教师,就职于珠三角地区某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科目为语文,目前为小学六年级某班班主任。我校地处发达城市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县(为保护学校、学生、及笔者本人的隐私,以“区县”代指区、镇、县等行政单位),因为学校建校时间较短,所以校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全区县公立中小学当中最好的。学校内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良好,但是父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工作实践当中,我们教师经常会面临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各方各面的质疑和要求。
作为初出茅庐的社会素人,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面临着来自各方各面的挑战,比如上文中所说的来自家长的质疑。教师是一份需要沉淀阅历和经验的职业,作为家长,理所应当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加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导,我们这样的新教师,自然不可避免地会收到来自家长的质疑。
此外,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也会向我们的工作提出挑战。由于年龄上与孩子们相对接近,孩子们会天然地更加愿意亲近新教师。这种亲近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们跟教师交流沟通的意愿更强相对比较强,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这种亲近会对教师树立威信造成一定的阻碍;不仅如此,与学生间不够强烈的边界感也会使得教师琐碎的工作增加,造成教师的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