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功利化现象普遍存在,无论是在语文课上,数学课上还是其他课上,我们老师都是对一些知识要点等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而在教学上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共鸣,互动,让学生不能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比如我们在教学课文或者古诗词的时候,直接让学生认识生字词,归纳总结古诗词的方法等,或者让学生背诵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缺乏与教材的链接。同时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拓展。这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与作者之间没有情感联系的纽带,不能产生共鸣。
在教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只是让学生死记单词,背诵一些重点短句。而是没有让学生去应用和运用。课堂中的对话等内容都被教师忽略,虽然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了一些高分,掌握了一些答题的技巧。但是学生似乎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不会说英语,不喜欢表达,说的都是满口的哑巴英语。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只是强化记忆,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如何做,掌握这些答题的方法。缺乏探索,缺乏发现。学生是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成了做题的工具,对知识没有任何好奇心,很多内容也并不是理解。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为了追求教育教学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没有什么师生沟通,没有尝试,没有体验。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性等等都被扼杀。
导致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不喜欢发言,学生对学习开始厌恶。任何学习都提不起兴趣来,学习上的作业等都应付了事。这样学生就成了很多学校功利性教学的受害者。
教师成为了教知识的工具,就只能教授一些死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是为了成绩而战。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了。
在学校中功利性的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一些考试学科,教师们认认认真教。一些没有考试内容的学科基本被荒废。教师也没有认真去教,一学期下来学生也没有学会什么基本技能。就变成了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好好教什么。还有就是在学校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书包里都有大量的教辅资料,这些教辅资料刷题,把学生引入了功利学习的死胡同。这些学生已经学习了丧失的学生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远离功立性教学,从教育的小事做起,细节做起,认真的研究教材,在教学中不段和孩子共同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孩子尝试学习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