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抽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学习笔记。回顾去年一整年,我都在晨星课堂学习传统文化、佛学和哲学。今天整理资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用功——8次课程的8次作业,每一篇的字数都超过了5000字。整理这些笔记的过程其实比我预想的要复杂,也更耗时,因为写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每一篇都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消化,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最新观点,再写成感受。估计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几天时间。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也对过去一年的学习进行了回顾。比如,每次写作业时都遵循了四个部分:学、思、修、行。这其实是按照佛学的四个步骤来的,而这四个步骤中又涵盖了许多内容,尤其是“修”和“行”。“修”和“行”是最接地气的部分,需要联系实际去操作。看到自己曾经的记录,我发现自己确实很用功,也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在身体探索方面,我尝试了超慢跑、游泳、打坐等;在精神探索方面,我进行了冥想、阅读和写作。这些方法贯穿了整整一年,而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变得愈发平静。
这种平静让我越来越接近正确的答案,而不会轻易被外界搅动,内心变得慌乱。这种稳定的状态是通过无数次的学习、思考、沉淀,再学习、再思考、再沉淀而来的。有了这样一条主线,学习的内容也变得多样化,带动了我在主线学习的同时,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读本,逐渐形成了这一年的学习节奏。
我现在非常感恩有机会在晨星课堂学习了两年,并且还计划继续学习第三年。如果能成功报名,我会继续努力。这让我想到一个重要的点:保持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强度是可以持久的。而且,最好有一个学习群体,而不是自己单打独斗。当然,如果没有合适的群体,也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一些知识的解读,我对某些学科内容产生了兴趣,这也可能会拓展到其他学习领域。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到了这个年龄还要学习?在我看来,尽管年龄增长,但我依然觉得自己像一个懵懂少年,刚刚打开了又一个新的天地。所以,我并不敢说自己学得有多好,也没有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更多的是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整合各种知识、经验以及深度思考。
不过,这两年的学习让我更倾向于安静地记录和思考,而不是口述或表达。这可能是因为我正处于一个需要整合碎片化自我的阶段。我不知道哪一天我会愿意开口表达,但我接受自己现在沉默的状态。我并不希望过多地去表达或寻求赞赏,而是希望通过深入的思考,获得一份内心的平静和笃定。这份笃定让我能够立于天地之间,平衡自己的状态,最终获得一份释然。
二、涵老大在集训机构参加了第二次考试,结果非常令人欣喜。她从第8名跃升至第3名,速写成绩也达到了班级第三名。然而,她的弱项依然是水彩。其实,我对这次成绩并没有太多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发现她每次考试前都会感到焦虑。我更关注的是她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来面对每一次考试。我希望她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因此对于暂时的成绩,我并没有太多情绪上的反应。
同时,我也提醒她,成绩有好有坏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调试自己的状态,不能因为成绩的波动影响整体的学习节奏。不过,在挂了电话之后,我还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公。老公听了特别开心。
涵老大在集训期间找到了自己,尤其是老师对他的肯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老师不仅夸奖她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还称赞她既听话又聪明。可见,她在绘画方面的确有自己的天赋。这也印证了我们一直对她说的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就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她在某些科目上出现了转机后,进步非常显著。我们对她这近两个月的学习成果感到非常满意。从她与同学的交往中也能看出,她处在一个平静、祥和的氛围中,老师和同学对她都很包容。这让原本艰苦的学习之路显得不那么艰难,反而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回忆,是一个寻找自我和肯定自我的过程。这也是我们送她去北京集训时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截止目前,她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收获,可以说,无论未来她考上哪所大学,我都觉得这次集训之行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