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任何一篇文章都在立求解决一个问题,通过码字的过程理思路,让头脑清晰的去做事,这是我的行事原则。自从想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之后,目标也就明确了,未来的时间多用于个人写作。
现在问题又来了,写什么?即使忽略读者的感受,当然绝无可能,也必须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不然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个人价值随之消失。生产的文字最终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如果纯属自娱自乐,谁也不会买账。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况且我还假装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仿佛无欲无求,有什么内容值得写?事实口袋空空、脑袋也空空。
先从财务自由说起。
为什么说实现了财务自由?是有了一个亿,还是中了500万,都不是。是我将财务自由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即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这不是我独创的,是亿万富翁李笑来亲口说的,我认同他的观点。对一个退役军人来说,我感谢党,党让我实现了财务自由,让我在40多岁就过上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老年人的生活。每月定期入账的工资足可以满足生活必需,当然可以再去找份工作。只是我实现了财务自由,为什么还要出售时间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问题又来了,你手里握着大把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很简单,做最重要的事——写作,带娃,陪家人。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理论,将工作定义为四大类:
第一类,重要而紧急;
第二类,重要而不紧急;
第三类,不重要紧急;
第四类,不重要不紧急。
重要而紧急的事通常显而易见,推拖不得,每个人的焦虑罪魁祸首正源于此。第一类事情做不好,轻则挨领导、老板批,重则岗位难保,谁敢怠慢,因此我们把90%的时间都花在这类事情上。余下的10%我们会用在哪里?第四类事情上。比如刷朋友圈,刷热点新闻,追剧《欢乐颂2》……这是人之常情,天性使然。再其次,会将时间放在第三类事物上,比如打电话、参与或准备会议,公共活动等等。
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第二类事情,虽然重要却不紧急,暂时看不见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比如陪孩子玩,太忙等一等;回家探望父母,太忙等一等;健身锻炼,太忙等一等;学习充电,太忙等一等。之所以选择等一等,正是因为这些事并不紧急,有时间再做也不迟。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当我们认为忙的没有时间磨刀的时候,恰恰是工作效果最低的时候,因为自己疲于应付各种有时间限制的要事急事,自然没有时间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一天下来,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忙了一天,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一些重复劳动的工作,能力素质不容易得到提升,再忙也感觉不到充实,无非廉价出售自己的时间。
但是,我们要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成功人士在做第二类事。他们加入各种提高技能的培训班、社群为自己充电,为未来集聚能量;有的人通过健身和瑜伽让自己的精力更充沛;有的驴友徒步甚至单骑走中国;有更多人陪在父母身边,一起去旅游。显然,第二类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物里藏着人们想要的幸福。如果我们胆敢不重视,身体垮了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明白健康是多么重要而紧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想起为什么没有多陪陪父母;孩子缺乏管教成了药家鑫、马加爵的时候,纵有一个亿也于事无补。
积极去做第二类事,正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到的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书中有大量事实阐述,告诉我们努力去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是多么重要。基于此,我将自己的时间放在了重要但不紧急的写作这件事上。写作虽然耗时费力,却很重要。任何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当然有些事付出时间不见得会有回报,陪伴父母、孩子和家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从不问为什么。同样,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没有功成名就又如何?奋斗,创造的过程就是对个人最好的回报。好人有好报,选择做好人本身就是回报。
如果认可这个逻辑,那么选择写作本身就贯彻了要事第一的原则,这一选择,不求回报。要事第一,选择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去做,终将遇见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