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好的教育,孩子是主体》笔记
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养方式,要求家长不能行使父母特权,以简单的命令来管理孩子,需要有加倍的爱心和耐心来陪伴孩子成长……
反之,如果在教育孩子中以家长为主体,那么家长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情况,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如何管理孩子。规定孩子什么时间练琴,什么时间写作业,背后都是以“不麻烦自己”为考量,所以,他们希望孩子乖乖听话,按照自己设定的“程序”做好该做的事情。
当家长以自己为主体管理孩子的时候,包办溺爱、严苛管制等不恰当的抚养教育方式就必然会出现,因为家长内心需要管理孩子,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和生活。
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仅是对家长体力的消耗、时间的占用、精力的透支,更主要的还包括需要家长打破原来的自我,不断成长。
如果家长把目光都聚集在孩子身上,希望能像修剪树木一样,将孩子修剪成一个完美的“产品”,那么家长自己就不用忍受自我否定和成长的痛苦了。这正是很多家长的偷懒和自欺。
家长自身不愿意花精力成长,无论怎么折腾孩子,都不可能养育出一个符合他们期待的孩子。
以孩子为教育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自以为是、评判思维、认知不够做“斗争”,这条路既艰巨又漫长。
归根到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既不是检察官和修剪员,也不是保姆,而应该懂得给孩子自由和尊严,懂得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质。
就像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说的那样: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