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界决定你赚钱的速度和厚度。
肉眼看表象,一贫如洗;
心眼看逻辑,小富即安;
天眼看规律,大富大贵。
上次探究了跳脱羊群效应,以更高视角,在垂直领域,引领羊群,赚取收益。
视角不同,眼界不同,赚钱不同。
一、产品
上周公司计划拓展一个线上服务产品。
针对特定疾病的全周期患者服务进行医院合作,后端分成。
产品原型、服务内容、定位定价进行了讨论。
推进并不理想。
最大的问题,是设计出来的服务产品,无法落地。
一线市场,作为需求提出方,与医生沟通后,提出了服务产品需求。
多方讨论,输出的产品方案,很详细,很全面。
甚至于,把患者就医和诊后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来。
透露着无微不至的用心和贴心。
但是,拿出来展现,却被老板否决。
为什么?
因为没有站在医生和患者的角度,没有切合实际场景。
如果按照方案里设计的服务,真正落实的时候,会发现:
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根本不切实际。
所以,产品只是为了满足市场提出的需求,而设计的表象产品。
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更不能成为盈利产品。
二、转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意淫产品、项目、服务。
觉得这个产品好,就一定会被市场接受;
觉得这个项目好,就一定会操作赚到钱;
觉得这个服务好,就一定会被客户认可。
结果实操起来,一地鸡毛。
因为你所想的,并非市场想要的。
没有站在市场和客户需求去设计产品,做的再好也是一坨屎。
因为客户压根不认可,或者说,这不是客户真正的需求。
只看到表象需求,就设计的产品,是在用肉眼看待市场。
凡是肉眼看到的客户需求,都不是真正的需求,都是自己意淫的结果。
就好像副业圈子里,输出同一主题文章或者视频。
有的人能够爆,有的人却无人问津。
爆的博主,写得有多么牛比,多么深刻吗?
并没有。
只是转换了角度,转换了思维,站在用户角度上,迎合或对立大众,从而获得青睐或者抨击。
由肉眼,上升到心眼,去观察市场:
理解市场的底层逻辑,挖掘并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就比如,你推出一个副业项目,同行也推出一个相同的副业项目。
为什么你的项目卖出的没有别人多?
为什么你的项目赚的钱没有别人多?
如果只是单纯看这一个结果。
用肉眼看结果的项目方,就会抱怨老天不公,别人踩了狗屎运。
可是,你把战线拉长,把前期准备,中期运营,后期交付,甚至于把顶层架构全盘考虑进来。
你会发现,虽然推的是同一个项目,但是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底层逻辑。
打法有着天壤之别。
三、眼界
在副业圈子里,我也摸爬滚打了3年。
几乎所有项目,都被多个同行同时操作和招募。
可是赚钱结果和收割速度,天差万别。
前期的铺垫,粉丝的长期培育,招募文案的用心程度,学员的口碑和反馈,无一不是支撑项目招募的关键点;
日常的精力,用心的程度,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实操过程当中的克服困难,无一不是项目赚钱的必备要素。
你作为项目方,实操方,你具备几条?
你是否用肉眼,看中了项目,就立马开始操作?立马开始招募学员?
没有充分调研,没有前期用户培育,没有透过市场认清背后的逻辑和客户潜在需求。
就立刻上马,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却落得一地鸡毛。
学会用心眼,透过项目表象看本质;
通过观察对手,学习和模仿背后的动作和打法,才能不败于市场,不败于当下。
如果你把周期拉长,站在更高维度看待呢?
从肉眼到心眼,基于项目本身,当下,规划前中后;
从心眼到天眼,站在上帝视角,未来,立体多维度。
比如副业实操:
肉眼是自己把项目做好,赚点小钱,贴补日常开销;
心眼是以己及人,设定ip,培育粉丝,做铲子变为卖铲子,卖项目招学员;
天眼是矩阵规划,培育合伙人,前端流量,后端交付,各司其职;
再比如职业规划:
肉眼所看到的是工作本身,得过且过,拿到应拿的那份死工资,其他的锻炼,多一份活,吃一份亏,都会怨声载道;
心眼所看到的不仅是工作,还有职场的经验积累,每一次机会的抓住,向上晋升的野心;
天眼所看到的不仅是工作、晋升和野心,更是后续未来5年甚至10年的长期规划,不单单扩展纵向主业经验,同时拓展横向的副业项目,房产投资,叠加杠杠,进一步扩大财富积累。
你的认知在哪里,你所能获取的金钱流向就在哪里;
你的眼界在哪里,你所能赚取的财富上限就在哪里。
眼之所及,钱之所向。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