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分是弱者的权利,除非你的职业是老师。作为强者,不要轻易给自己打分。
一个人一旦成为名人,干了一件什么事,可能就会有记者跑来问: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一个人一旦做了大官,离任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也是“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名人容易沉浸在刚刚完成作品的亢奋中,为官者尤其害怕自己得差评,因此,碰到这样的问题,总是情不自禁给自己打高分。但效果呢?
上过我课的学生都知道这个道理:面对媒体,不要轻易给自己打分,尤其不要贸然给自己打高分。淘宝网的卖主一个劲地恳求顾客:亲,给个好评哟。你见过哪个卖主,自己给自己打好评?如果有一家淘宝店,拥有自己打分的特权,亲,你还会(敢)在这家店买东西吗?
在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舆论学方法论”上,我曾经专门讲了如何面对媒体的打分提问。我的学生将来可能是媒体人,也可能是面对媒体的人,我特意讲了两个面向。假如将来你是记者,采访公共事件和公众人物,一个最简单易学也最容易撕开对方破绽的提问就是:请问你给自己打几分?而假如未来你是公众人物,一旦面对这样的提问,则一定要特别警惕,因为舆论的陷阱来了。舆论世界和现实世界有很多规则是倒过来的。舆论的弱定理告诉我们,舆论有天然的补偿机制。在“打分舆论”中,自己打分越低,舆论给的分可能越高;反之,自己打高分,舆论往往把他的分数往低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