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是 “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清晰地反映了两种教材观的竣异,它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科学的教材观看来,优质教材不是冷冰冰的死板的教条或教义,而应当是一种富于“人文情怀”,引导儿童展开对话的一系列文化探究。教材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所谓学校中的教学,是在“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因素的构成中教师直接地或以教材为媒介作用于学生的教育行为。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教学的三角形模型”,一个实体地表征教学的构成要素,把握教学结构的最通俗的模型。这里的教材一般指教科书。“应答性学习环境模型”则强调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面对学习环境而不是传统教学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材讲解,这里的“教材”是一种“旨在儿童通过学习达一定目标而选择的文化性素材(事实、现象、资料、作品)等”。由此可见,从最原始的教学论模型到最新的教学论模型,其教材概念所涵盖的广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教材开发的视点看,优质教材应当是教育目标与儿童活动这两个契机相统一的“具有学习价值的材料”。大凡优质教材应当囊括三种素材:1、侧重学习体验的素材。学习体验形形色色,问题在于选择哪些体验,如何加以排列。实际上蕴含了这样一种倾向:不仅重视认知领域,而且重视情意领域、动作技能领域。2、侧重基本概念的素材。倘若按照布卢姆的分类, 相当于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加涅的分类,相当于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3、发挥信息媒体特性的素材。作为知识的单位与构成,是离不开素材(数据)与信息的。
日本教育学者进一步探讨了优质教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可以视为教材评价的基本尺度:1、基础性——教材必须是基础性的。教材反映初步的基本概念与法则。这里所谓的“基础”是指,开发智慧的基础,各门学科的基础 。2、系统性——教材必须具有系统性。教材必须遵循各门学科及各部分教材的系统性。3、适切性——教材必须具有适切性,同学生的发展阶段合拍。 一是内容本身要相应;二是能使学生掌握理解内容的方法。4、社区性——教材必须同社区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现实。所谓教材的“社区性”是指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社区性——在具体的社区中反映了普适性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