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擀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母亲的手擀面

                                                 文/如 溪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国家不富,家乡更穷。因为贫穷,所以生活很差。如果能吃上饱饭,就已经阿弥陀佛了,什么营养不营养,就别去奢求了。家乡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红苕,然后就是大米和小麦。计划经济的年代,大米是不够吃的,所以很少吃;小麦也很少,一般情况下也是吃不上的。要等到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有什么喜事、好事还有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美美地吃上一顿大米干饭或者是白面之类,平常吃的主要是红苕、玉米之类加上少量的大米和我们家乡特制的酸菜煮的稀饭,一日三餐,天天如此……

       我们姊妹六人,就象是一群小燕子围绕在父母亲身边,总是渴望能给我们做好吃的。那个馋啊……如果真有了好吃的,都是我们六个儿女吃,父母吃的都是最差的……母亲看到我们馋得实在可怜了,偶尔也会给我们改善一下伙食——亲自做手擀面。

       手擀面做起来很简单。先把磨好的面粉放在一个洗干净了的盆子里,然后加上适量的清水,用手来回搅拌。搅拌均匀了,如果太干,可以再加一点清水;如果太湿,也可以再放一些面粉。总之,一定要恰到好处。这时,就可以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双手使劲地揉,揉的时间越长越好。揉的时间越长,和出来的面就越有韧性,就越好吃。这时,就可以点火烧水了。在揉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用手把面团压开,压得越开越好,这样用擀面杖擀起来才方便。在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压得平坦和均匀。在擀的时候,还要注意边擀边撒一些干面粉,在我们老家把这叫“扑面”。撒干面粉的作用就是不要让已经擀开的面皮相互黏合。母亲每次在擀的时候,面皮还会在面板上发出“辟辟叭叭—辟辟叭叭”的响声——那就是天下最美妙的音乐,至今还在我的心中回响——久久地回响!

       把面皮擀到很薄很薄的时候,就可以不擀了。当然,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面皮的厚薄。把擀好的面皮叠成一个长条,就用菜刀切。根据自己的喜好,想切好宽就切好宽,想切好细就切好细。切好后,一定要马上用手把面条摊开,不然很容易黏在一起。这时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把切好的面条放到锅里去煮,煮到五分钟左右锅里就开始翻白浪,一股清清的面香扑鼻而来,真的好香好香……再煮一分钟就要立即放进一碗凉水,是为了增加面条的清爽度,不至于黏黏糊糊。然后马上起锅放到碗里,加上事先调制好的佐料,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那时候没有什么佐料,不象现在做个饭什么佐料都有。那时的佐料十分简单,只有盐、辣椒、猪油、葱和姜蒜,别的没有,就是有也没钱买。母亲每次都把这些佐料给我们调好、放好,有时也会放一些我们家自制的酸菜。那时我还很小,可是我能吃一大碗,甚至还要喝一碗面汤……

       我已经三十年没能吃到母亲的手擀面了,而且永远也吃不上了……多么怀念母亲的手擀面啊!多么想再吃一碗母亲的手擀面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久没吃面条了,成小末下班后独自一人来到街边的家常面馆,面馆生意很火,人很多。他叫了一碗茄汁手擀面,找了个位...
    成小末阅读 664评论 2 0
  • 文/蒙山樵夫 因单位有任务,在外封闭工作了三天。由于天热,由于紧张,肠胃就抗议了。妻说...
    蒙山樵夫下山来阅读 1,228评论 5 8
  • 去年十月一回家,老妈出去打工了,回到家只剩下老爸在锅台边上转悠,正在乐呵的给我做我做菜。 老爸望着一桌子的菜,无奈...
    社会主义小花朵阅读 640评论 2 27
  • 一个百无聊赖,饥饿难耐的午后,无意中经过楼下的面摊,简陋的红色招牌上写着“面条、手擀面、刀削面、炒面……”各式面条...
    旅行祈祷与爱阅读 607评论 5 4
  • 妈妈的面条那个香啊! 记得我小时候,农村人好多都有这个习惯,晚上吃面条,我妈妈就爱擀面条给我...
    马庆洲阅读 66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