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彼此的馈赠也发生了高速的变化。这其中最具代表作性的莫过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关系。
我是出生在东北农村的80后,而我的出生也正好赶上了计划生育的风口浪尖,父母为了生我承受了被罚款560元的代价。在那个年代,这560元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灾难,以我家当时一贫如洗的处境自然是拿不出这笔罚款的——最后,计划生育办的人强行拉走了我父母结婚时,亲戚朋友凑钱给买的一副小黄柜。多年以后,母亲每次提起被计划生育办拉走的那副小黄柜时,眼里都会泛着泪花!不过和邻居家生的三胎相比,我这二胎被罚款的560元还不算是大灾难,他们都被罚款1200元呢!有的大人为了铭记这个灾难性数字,直接把它送给被罚款的孩子当乳名了。一时间,我们村里多了很多个叫560和1200的孩子。遗憾的是,我父母没有给我起个叫560的乳名,而是叫我二老狗——因为小时候我一生气就喜欢骂人,像狗一样汪汪瞎叫。
而在那个年代,父母对孩子最美的赞扬莫过于:这孩子能帮大人干活了,上地回家能吃上一口现成饭了。
但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赞美好像除了考试考的好之外,已经别无他求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给父母做饭是12岁,我用家里的两口大锅一锅闷饭,一锅炖鱼;等着父母和姐姐从地里割稻子回来进屋就可以吃现成饭了。那次我妈说我炖的鱼咸淡正好,就是汤有点多了。而我第一次热饭是9岁,当时家里用的是木头做的锅叉,我按照我妈平时热饭的程序把剩菜剩饭都坐在了锅叉上,接着就蹲在灶坑门口点火,一切仿佛尽在掌握之中——结果父母上地回来一进屋就大声地喊道:“啥味儿呀?好像啥烧着了。”原来是我热饭时忘记往锅里添水了,导致木头锅叉被烧糊了,不过还不足以引起火灾……
时间如梭,时过境迁,父亲和姐姐都已不在人世多年,而我和母亲每次回忆往事时,她难免又会开心的说起他们吃着我们姐俩小时候给做的现成饭时的那种知足与幸福。可是说着说着笑着笑着我们又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过去的父母不懂得也不追求对孩子学习上的教育,但是他们会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什么是寸草春晖和乌鸦反哺,而他们也为此得到了相应的回馈。但是反观现在的父母,除了像监狱管教一样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外,好像不在给予他们其他的情感关系。因为在现在的父母眼里,只要孩子把学习学好,其他什么都可以融会贯通或是无需再有其他了。更不用说让孩子在可以力所能及的年龄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劳动或是在情感上回馈他们一丝恩情了。而现在的父母在外人面前赞美和炫耀孩子的唯一手段就是朗读他们的成绩单,仿佛凭借这份成绩单父母与孩子便可以坐拥天下,权倾一时。
怀着这种情怀拼搏在每一个看似很起舞,实质很疲惫的生活中的父母与孩子们,除了能得到暂时的好成绩之外,再无所获。因为父母对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孝悌的本末倒置的思想,促成孩子对孝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顺理成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像一双手掌,它们拍出什么样的节奏,孩子就会随着它们的声音去附和与回应。过去的父母对孩子拍出的是孝悌的声音,收到的也是反哺的回声;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拍出的是学习成绩的节奏,收到的自然是冰冷的,但却蹭了社会高热度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