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4日参加“第二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日更活动,到今天已然一个多月。所有忘记打卡,然而从没一天落下写作。几天前,小尘老师发布“第七届教育行走”活动公告,犹豫很久,终于报名。甚至在报名表中,“请填写你对教育行走的理解”一栏,我只能填写“我不知道,但是渴望了解”。
三天的学习,非常遗憾错过了第一天上午的精彩。后面两天半全程参与,21号上午第二场马老师的课程上到了一半不得不离开(孩子幼儿园报名缴费领物品),提前探索好录频的软件,录制下来一个小时的内容,晚上补上,不仅是课程补上,笔记也要补上。经过几天的学习,对于张文质老师,对于教育行走,不敢说理解了,但是我真的开始认识、明白了。
教育行走,或许就是在更广阔的世界里面寻找到教育的真谛,寻找到教育的自己。
广阔的世界是什么呢?或许本次活动本身给予了充分的诠释。本次活动的分享嘉宾,有始终身处一线,从国内顶尖名校到美国的马老师;有钟情于女儿教育,享受于孩子在一起的高校教室邝红军老师;有退休仍然不离教育的老教师;有从外交官到诗人的树才老师;有关注小学阅读教育的马玲老师(马老师的讲座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我对未成年孩子整个生命阶段的认知和教育侧重点);有专注于美育,提升孩子生命温度的夏昆老师;有聚焦于专业深度研究和传播的省市教育研究员王丽琴老师;有专注于心理专业学术研究的高校教授张玲老师;有美好幼儿园打造者郑沙老师;有只想当好一名老师,事无巨细落地的优秀班主任于洁老师;有从自身成长指导教师成长的祖庆老师……人员众多,领域广泛,从幼儿园到高校,从自我探索到专业研究,行走在如此广阔的世界,注定不凡。
教育的真谛又是什么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共识还是有的:寻找到人(当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都在想这真的是共识吗?至少文艺复兴以来在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吧)。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遇见现在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便是我们教育的真谛。一切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行为都是我们可以运用的手段。不管是我们教师成为美好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的改善,一切以孩子的成长为真谛。
教育的自己?社会的人,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是带着面具的老师:对学生、对家长、对领导、对社会。我们能不能不戴着面具呢?我想是可以的,正如文质老师今天所说,季羡林先生在《牛棚杂忆》中坦诚的一样:真话不都说,说的都是真话。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的真善美才是孩子/学生最大的成长资源。所以,教育行走最大的工程便是写作工程,在写作中认识自己,在写作中发展自己,在写作中成就自己。
参与“第二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日更活动已经35天,目标只有一个:坚持写下去,坚持完成300天的既定目标。写就对了,其他的让写作本身来帮助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