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翻译庶物,就是万事万物。 不管是人,还是禽兽,甚至植物,都懂得趋利避害,都是一样的。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就在于物...

原文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翻译庶物,就是万事万物。 不管是人,还是禽兽,甚至植物,都懂得趋利避害,都是一样的。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就在于物...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翻译 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差别只有那么一点点,一般老百姓放弃了它,而君子保存了它。” 这一点点区别是什么呢?就...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
原文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翻译 孟子说,奉养父母还算不上大事,为他们送终才算得上大事。或者说,能奉养父母者,未必能担当大事;能为他们送终的人,...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翻译 赤子,是刚生下来的婴儿。大人,可以说就是圣人。 朱熹注解说:“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翻译孟子说:“有德之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行为不一定贯彻始终,与义同在,依义而行。” 孔子还有一句话:“言必信,行...
原文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翻译孟子说:“说别人的坏话,招来后患怎么办呢?” 孟子说:“孔子不做什么过头的事。” 谁在人后不说人...
原文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翻译 中,是中庸的中。程颐注《中庸》说:“不偏之谓中,不...
原文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翻译大夫比士级别高...
原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
原文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翻译《论语・八佾》中,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
原文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zhēn)洧(wěi)。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
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
原文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zhǐ)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
原文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翻译 朱熹注解说:不孝的有三件事,一是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父母做得不对,他也不进谏,还照着去做...
原文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
原文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翻译 朱熹注解说,人之所以说话轻率,是因为没有遭遇失言的责任后果。常人之情,无所惩于前,则无所警...
原文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翻译 适...
原文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