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zhēn)洧(wěi)。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

原文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zhēn)洧(wěi)。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
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
原文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zhǐ)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
原文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翻译 朱熹注解说:不孝的有三件事,一是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父母做得不对,他也不进谏,还照着去做...
原文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
原文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翻译 朱熹注解说,人之所以说话轻率,是因为没有遭遇失言的责任后果。常人之情,无所惩于前,则无所警...
原文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翻译 适...
原文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原文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
原文 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
原文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
原文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
原文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翻译孟子说,今...
原文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翻译所以说诚是天道本然,是自然规律;应事接物待人,必求至于诚而后已,这是人道之当...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
原文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翻译 “尔”同“迩”,就是近。 路明明这么近,就在脚下,可谁都不愿意走,非得去找一条不寻常的路...
原文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翻译自暴的人都自以为是。人性中有礼义,但凡有良心的,都知道...
原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翻译桀...
原文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