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
高二十班杨舒涵
提到百年孤独,它的荒诞离奇一定给了你深刻的印象。莫言在读完《百年孤独》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小说还能这样写!”。
但当你从历史角度和人物角度揣摩这本书的,你将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拉丁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在内的很多地区,十五世纪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拉丁美洲便不断遭受征服和殖民。这给《百年孤独》蒙上了一层渴望挣脱的基调——无论是摆脱控制,或是摆脱笼罩在拉美上空挥之不去的孤独感。1830至19世纪末七十年代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数万人丧生,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在这本书中各有体现。魔幻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个标签,在虚构的马孔多,上演着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祸福,涉及家庭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一个家族与孤独的斗争史,对抗史,更是拉美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火车上载着的3000具尸体,丽贝卡无法抑制的吃土,美国人杀害上校的十七个儿子,这些是拉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苦难。马尔克斯用魔幻的,离奇的,荒谬的事暗示了生活,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懑,抗议和希望人民反抗的倔强的自信。
本书中有在我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人物,一个是奥雷里亚诺上校,一个是乌尔苏拉,一个是阿玛兰妲。这些都并非个人,家族七代,很多人都以父亲或祖父命名,是作者在冥冥中给定了他们的相似的结局,是在时间的轮回中无法摆脱的宿命。奥雷里亚诺上校是传奇性的人物,他洞察力强,有预见性,头脑敏锐,打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发动的政变最后又荒谬地结束只是出于他纯粹且罪恶的自大,而并非出于感情。尽管一生大起大落,与十多个女人有关系,但他从来没有爱上过任何一个,似有情却无情。上校被孤独浸润,但并非他错。上校的孤独是宿命使然,因为乌尔苏拉断言他是个无力去爱的人,缺乏爱的能力。乌尔苏拉是家族中唯一一个始终与孤独作斗争的,是顶梁柱,是见证者,但这也正是属于她的孤独,无人感激她,无人继承她。她的身影贯穿整部书,为整个家族为马孔多付出一生。阿玛兰达最具矛盾性,她集善妒,高傲,多情,绝情为一体,她一生在渴望爱情,但又惧怕爱情,她诅咒应验后一辈子缠绕的黑纱,正是陪伴她一生并且让她永不敢再爱的孤独的实体。她让钢琴师遭受不公的折磨,让马尔克斯上校日夜煎熬,实际上并非出于恶毒,而是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阿玛兰达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是她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
可见书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孤独,上校无力去爱的孤独,丽贝卡一人终老的孤独,阿玛兰达恐惧的孤独,费尔南达被礼制约束的孤独等等举不胜举。孤独使生活总是无限循环,上校不断炼制的小金鱼,阿玛兰达不断缝制的寿衣,蕾梅黛丝不分昼日清洗,感情上姑妈与侄子恋情的重现,人物命运的交叠。历史有时本身就是一个循环,而一个家族作为时代缩影也注定摆脱不了这种命运,无论布恩迪亚家族如何挣扎,最终还是在循环中衰落下去。羊皮卷上所记载的一切不到最后不会呈现,当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看到所记载的家族史时,本身也随着羊皮卷的终结而终结。
但拉丁美洲的历史不会就此终结,《百年孤独》批判了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侵略,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揭露哥伦比亚内外反动独裁者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马尔克斯号召拉美人民团结反抗独裁帝国主义,坚定地预示着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与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而被判要忍受百年孤独的族人会永远地得到在大地上的第二次机会。
【学生作业】10班:2022.10.29《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读后感要求: 1.从《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选择一本书,写一篇鉴赏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 2.鉴赏短文内容可结合本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拓展阅读资料展开,鉴赏可以聚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