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观义109:文公十三年·还得是“文化人”才行 孔子的弟子子张向老师请教过一个实际的问题——一个人在江湖上“行得通”、“混得开”的关键是什...
孔子弟子三千,老人家极为推崇者唯颜回一人。 孔子特别推崇颜回,不是因为他有特别大的成就,一个“不幸短命死矣”的人,会有多大成就?也不是因为他在思...
《春秋》观义124:宣公十年·“人之为人”的合宜选择 孔子被后人奉为“大成至圣先师”,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有教无类”——对弟子无所期必。颇有点...
《春秋》观义123:宣公九年·人摆脱动物性的标志是什么 动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出口设在背后的围栏前,挂了几块骨头。对于处在围栏内的动物...
《春秋》观义122:宣公八年·死的姿势要不要“尽善尽美” 孔子绝对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矣”,评价《武》乐——...
《春秋》观义121:宣公七年·礼多人不怪,失礼耻辱来 孔子讲一些话的时候,虽然不指天画地,却一定是有代天地立言的意思在的。 他讲:“居上不宽,为...
个人述职20250917 35年前,这里是我读书成长的地方;28年前,这里是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初登讲台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以至于没有理由不...
《春秋》观义120:宣公六年·过而不改,错错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圣贤,也并非从不犯错,恰如子贡描述的那样“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
《春秋》观义119:宣公五年·要娶咱家姑娘,你凭啥 诗人余光中有篇文章叫《我的四个假想敌》,在余光中笔下,女儿的男朋友就是自己的假想敌。几乎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