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孩子的耐挫能力要从小训练

    今天读到李玫瑾老师《心理抚养》之《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和《心理弹性需要从小练就》两个小结,这两个小结告诉我们孩子必须要接受家庭正常的训斥和批评,这样以后孩子在复杂的社会中遇...

  • 性格决定命运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对他的行为没有约束,使他没有规矩,没有界限,没有行为规范,一旦他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就会因任性和肆意妄为酿成大错。人一步...

  •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大人造成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骂孩子,先看看自己,想想孩子的表现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给予...

  • 教育就是审美

    教育,说到底是审美,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发现人生与世界之美,是教师带领学生,最终师生一起探索人文与科学之美。探索之路注定艰难坎坷,每一个走上...

  • “问”比“告诉”有效的多

    作为教师,平时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我们要多用“问”,少用“告诉”。实验表明“问”比“告诉”有效的多。告诉,通常会造成身体上的生理抗性。向大脑发送的信号是“抗拒”。相反,尊重地问...

  •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这样一种交往关系:教师针对青少年的理智与心灵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产生内在的活动,从而进行...

  • 把知识转变为信念才是教育的开始

    在知识转变并发展为信念时,才是教育的开始。只有在真理的知识触及一个人的灵魂,激动他的心,促使他以自己的活动从实际上证明,并通过行动在实际上捍卫他认为神圣和宝贵的真理时...

  • 教育学生不说空话

    要教育学生不说空话,因为说空话非但腐蚀个人灵魂,而且腐蚀整个集体。凡是说空话的地方,就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有集体在思想上的统一。教育学生要对多嘴饶舌、哗众取宠、夸夸其谈、好吹...

  • 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感恩教育及劳动教育。在学生领取团员证的日子里,给每人发一棵苹果树苗,并给树苗取名母亲苹果,让孩子们精心培育这些小树苗,结果后把果实第一个...

  • 给老师的一些建议

    提高教育技巧,首先要靠自修,靠个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素养,而且首先是提高思维素养。没有个人思考,不对自己的劳动采取钻研态度,则任何教学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对老同事的经验研究...

  • 教师应具备什么品质

    教育不单单只有教,还应该有育。没有教育者个人对教育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人性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我们的学生对于在学校获得...

  • 教会孩子劳动

    要把儿童、少年、青年的劳动纳入家庭经济物质生活,使它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母亲和父亲把它看作是子女的神圣义务。 只有当劳动对于一个人不是抽象的教育...

  • 不要只看到孩子的分数

    如果你想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并力图以此给父母带来快乐,那就要珍惜、爱护和发展他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也就是说,儿童应看到和体验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可让儿童由于落后或有什么...

  • 父母不要用错误的爱伤害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比如: 溺爱:溺爱是一种本能的、不理智的爱,父母为了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高兴,却不考虑这是什么举动,会得到什么结果。被溺爱的儿童对于他...

  • 教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

    教师在家里对孩子来说,既不是老师,也不是班主任,而首先是父亲,母亲。因此,不要把家庭变成小型的学校,尽可能别把学校的气氛带到家里去。 教师应把自己许多传统的习惯和...

  • 死记硬背是有害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死记硬背是有害的,在青少年时期死记硬背会产生幼稚病——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时期,使他们智力迟钝,阻碍能力和爱好的形成。死记硬背的产物和不良后果之一,就是书呆子...

  • 直观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唯一手段,是对思维施加影响,直观只有在促进思维过程中,才有助于发展和加深注意力。 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能长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

  • 关于学生的智力生活

    如果教师考虑的只是怎样迫使学生更多地啃教科书,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其他一切活动上转移过来,那么,学生的负担过重就是不可避免的。 除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

  • 技能和知识之间不可比例失调

    技能和知识之间的比例失调表现在:学生还没有具备应有的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师却不断塞给他种种新知识,叫他:要掌握住,不可放过!这样恰似一个没有牙齿的人,不得不囫囵...

  • 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

    观察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母。观察力强的学生,绝不会成绩不良或文字不通。 观察是智能极重要的源泉。学生要理解的东西越多,他们就越需要看到周围自然界和看懂中的种种关系和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