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120
    山东明代移民中关于"大槐树与小云南"之说的史料摘录

    元朝末年,战争连绵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民多逃亡、城廓为墟、田地荒芜的冷落、凄凉景象。山东、河南、苏北一带...

  • 大圩河畔的故事(二)渚家湾的那些事

    大圩河畔的故事(二) -----渚家湾的那些事 文/闲庭 大圩河流过杨家成章湾后,弯曲西拐,...

  • 大圩河畔的故事(一)杨家成章湾摸嘎啦

    大圩河畔的故事(一) -----杨家成章湾摸嘎啦 ...

  • 大圩河的故事(锲子)

    大圩河畔的故事 ------锲子 文/闲庭 大圩河,发源于昌乐县方山,古名渏水,《齐乘》作...

  • 济宁,济宁

    鲁地西南,有座济宁。 在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发展指标的当下,山东的济宁并不是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但当人们提及旅游版图上的大山东时,常用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标签。此刻,“一圣人”的...

  • 这些过往美好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在日益被经济效益占据的人们的记忆中,但这毕竟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时代的标记,记下吧,这也许就是未来不多的极其珍贵的文史资料。

    雷子埠纪事|57 盐碱地•土窑

    家乡的小村庄位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与泰沂山脉余脉的交界处。从土地酸碱性上看,碱性土壤占多比高,土地大部分属于退海之地;从土壤构造上看,大部分属于层土,打井易塌方,只有偏南很少...

  • 120
    雷子埠纪事|57 盐碱地•土窑

    家乡的小村庄位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与泰沂山脉余脉的交界处。从土地酸碱性上看,碱性土壤占多比高,土地大部分属于退海之地;从土壤构造上看,大部分属于层土,打井易塌方,只有偏南很少...

  • 很感动,您如此上心,如果可以,我们联手做一下这方面研究,我的联系电话为13606460181,如果您方便,我们可以联系

    族谱的局限与村镇史的必要

    本人对村镇(庄)历史有浓厚兴趣,近年来从自己的故乡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进而扩展到周边村庄。 限于资料,大多依据是村庄族姓的家族谱系。家谱是以本族人员的延续为主线的史料,其优点...

  • 族谱的局限与村镇史的必要

    本人对村镇(庄)历史有浓厚兴趣,近年来从自己的故乡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进而扩展到周边村庄。 限于资料,大多依据是村庄族姓的家族谱系。家谱是以本族人员的延续为主线的史料,其优点...

  • 把回忆一下子拉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难忘

    雷子埠纪事|56故乡的桥

    故乡的小村子不是处在名山大川,也不是位于繁华闹市,她只是位于穷乡僻壤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鲁北村庄。 故乡的小村如千千万万的中国村庄一样,随着时间的洪流,慢慢地在向前挪动着步伐。时...

  • 120
    雷子埠纪事|56故乡的桥

    故乡的小村子不是处在名山大川,也不是位于繁华闹市,她只是位于穷乡僻壤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鲁北村庄。 故乡的小村如千千万万的中国村庄一样,随着时间的洪流,慢慢地在向前挪动着步伐。时...

  • 120
    雷子埠纪事|22 凤地

    第一次听说爷爷的寿墓所在地有一个如此美好的名字——凤地,以前只知道叫“老河沿(yai)",当然这里的河是织女河,古称女水。我们小时候有首儿谣叫《小板凳》,好像与这块地有关: ...

  • @齐风河韵 很重要的信息,如果可能,希望能够实地考察一番

    雷子埠纪事|55故乡的古槐

    老家村子里,有棵古槐树。 树身粗一抱有余,主干已枯死部分高约三米多,且树干中空,但老干上面舒新枝,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古槐是何时何人所种?最初又是属于谁家? 据我的走访,...

  • @齐风河韵 我的家是潍坊市潍城区原符山镇下八甲,正在研究探讨我们牵移始祖·之前在寿光雷子埠的有关情况。

    雷子埠纪事|22 凤地

    第一次听说爷爷的寿墓所在地有一个如此美好的名字——凤地,以前只知道叫“老河沿(yai)",当然这里的河是织女河,古称女水。我们小时候有首儿谣叫《小板凳》,好像与这块地有关: ...

  • @齐风河韵 老师好,查阅我们《季氏族谱》和民国《潍县志稿》,均记载,我们季氏一族,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寿光雷子埠迁来潍西,庄名涝埠,后改名乐埠·,后散居上下八甲、道口、季家等村。至于何时从何地因何原因牵往寿光雷子埠,在那的生活情况如何,尚未找到有关记载,也没有任何线索,我现在就是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点线索,谢谢您的帮助。

    雷子埠纪事|55故乡的古槐

    老家村子里,有棵古槐树。 树身粗一抱有余,主干已枯死部分高约三米多,且树干中空,但老干上面舒新枝,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古槐是何时何人所种?最初又是属于谁家? 据我的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