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家档案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遵义市史志办公室 尊敬的各部门领导、专家: 您...
历史研究以客观史实为基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承载着还原真相、总结规律的使命,容不得半点虚浮。然而胡克敏发表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在历史人物研究中,史料的真实性与严谨性是还原人物真实面貌的核心。中国新闻网《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清末云南知府兼云南讲武堂副总办周沆》一文,与胡克...
1919年的中国,新旧秩序的裂痕在大地蔓延。巴黎和会的外交屈辱,让“主权”二字成为举国锥心之痛;而西南群山环抱的贵州,一场关乎主权的暗战正借“铁...
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北平的长空,这座积淀千年文脉的古都转瞬被敌伪统治的阴霾笼罩。当多数人在战火中仓皇奔逃或屈身妥协时,年近花甲的周沆...
周沆的思想并非抽象的理论体系,而是植根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与“国家建构”现实需求的实践型思想。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其思想核心围绕“边疆史地与国家...
周沆,字季贞,号遁叟 ,1874年出生于贵州遵义老城东门,自幼饱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一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晚清、民国及...
翻开《满洲编年纪要》(据民国抄本卷二记载),“崇德八年(1643年,癸未年),俄国雅库茨克将军遣瓦西里·波雅科夫(俄文名:Василий Пой...
周沆的两组自述诗,是解读《满洲国水道源流考略》的“活态史料”:它不仅串联起这部地理文献“1932-1933年东北著述—1933-1937年辗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