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健康的童年,不该只有刺激和精彩,还应该有足够的平凡与日常。生活本来就是由各种事物组成的:学习是一部分,兴趣爱好是一部分,居家生活也是一部分,甚至“无聊”本身,都是生活的一...

真正健康的童年,不该只有刺激和精彩,还应该有足够的平凡与日常。生活本来就是由各种事物组成的:学习是一部分,兴趣爱好是一部分,居家生活也是一部分,甚至“无聊”本身,都是生活的一...
我们总以为,爱孩子就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只要能力范围内能给的,就多给一点、更好一点。于是,就给他们更新潮的玩具、更丰富的零食、更精致的衣服;带他们去最热门的亲子餐厅、...
帮孩子明确目标,本质是在其心中点燃一盏灯,敦促孩子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去实现。而目标的设置可遵循“梦想-路径-行动”三步法: 1.从梦想出发:可以带孩子多阅读,多...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比起外在奖励,精神上的鼓舞会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但需注意:泛泛的“你真棒”容易让孩子形成“只有被...
小女孩问妈妈:“如果这次考试我能考到全班前三名,你能给我买个平板吗?”妈妈回答:“如果你真的想要,我现在就可以买给你,不用等到考试结束后。”“至于考试,取得了成绩,受到了赏识...
综艺《变形记》中,13岁的郑长城叛逆不听话,经常跟着一群不良少年流连于酒吧、网吧,夜不归宿。在发现他最大的软肋就是缺钱后,爸爸就想出了一招,用金钱奖励去激励儿子。父子俩一拍即...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爱总是流向不缺爱的人。”缺爱的孩子,在往后人生的路上走得很孤独。这一点,我相信很多年轻家长都有切身体会。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童年缺爱的成年人,不会爱自...
如果你最亲、最爱的人不爱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大多数人都会开始怀疑自己,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好。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养育者的爱,也是他们“看重”或“看轻”自己的关键。 《身份的焦...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7岁的小女孩非常不喜欢她的弟弟,甚至经常打弟弟。因为在她看来,弟弟的出生,夺走了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她对弟弟的蛮横无理,只是为了让大人看见她、注意到她。 《...
缺爱的小孩,小时候都想讨好父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涅朵奇卡》一书中就描写了一个小女孩试图用讨好来换取继父的爱与关心。涅朵奇卡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家徒四壁,母亲易怒、暴躁,继...
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做过一个教育实验。他把孩子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夸奖聪明的方式,另一组采用鼓励行动的方式。多年后,他们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不敢接受新事物,而且受挫能力差,无...
上周,一个妈妈在群里分享了女儿与外教的对话视频。大家纷纷点赞,鼓励孩子好好学,说英语很重要什么的。谁曾想,这位妈妈话锋一转,大谈特谈自己这些年的教育投资。“女儿一节私教课好几...
有媒体路边采访,碰上一位送女儿去上钢琴课的妈妈。她对记者说: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让女儿学钢琴。大伙本以为她是心疼孩子累。没想到,她接下来的一句话,简直令人大跌眼镜。这位妈妈说...
前几天,看了个纪录片《谢谢你来了》。其中母亲尚霞和儿子王志伟的故事,令人唏嘘。一上台,年近60的尚霞便泣不成声,不住地叹气。她儿子王伟,27岁了,连份像样的工作也没有,天天在...
孩子打开冰箱,拿出饮料,正要关冰箱,家长说:“记得关好冰箱门!”孩子正要出门丢垃圾,家长又说:“记得带好垃圾!”孩子吃饭,饭菜冒着热气,正要吹凉,家长继续说:“小心烫!吹凉再...
以前,我总是对孩子太温柔,想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只要儿子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几乎都能满足他。于是,儿子也在跟我的相处中,习惯以自己的感受为先,不在乎我的话,甚至对我嗤之以鼻...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近期她带着孩子回老家过暑假。原本她以为,回到农村可以让孩子们享受一段“农家乐”般的童年时光,爬山、玩水、摘果子,就像她小时候过暑假的样子。可现实却让她大...
要求孩子自律学习,自己却沉迷手机? 希望孩子情绪稳定,自己却暴躁焦虑? 期待孩子热爱生活,自己却消极抱怨? 孩子很难找到“按你说的做”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一场父母的自我修行...
“XX又考了第一”“XX真自觉/懂事”......教育中,我们总忍不住把目光瞟向别人。羡慕也好,激励也罢,这些对“别人家孩子”的关注,很容易成为伤人的软刀子—— 让孩子对被比...
从系鞋带,到收拾书包;从解决同学矛盾,到选专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我们若出于爱、担忧或效率,习惯性“代劳”,就很容易模糊“这是谁的事”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