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妈妈要做好课题分离

    “妈妈现在在工作,我一会儿再陪你,好吗?” “我今天太累了,你自己看会儿书或者让爸爸给你讲故事,可以吗?” “我明天要出差,这两天奶奶过来陪你,行不行?” 来举个手,我看有多...

  • 不要给孩子绝对的自由

    绝对的自由会削弱父母的权威感几乎所有完全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父母,都是没有权威的。你以为给了很多自由,其实这些自由都是回旋镖,正中眉心。 比如:你想什么时候写作业啊...

  • 孩子的选择焦虑症

    女儿刚上小学那会,秉着尊重孩子的原则,早上我都会问“今天你想穿什么啊”。然后,她就会想。我想穿裙子——今天有体育课。那穿这个短裤吧——最好选个护住膝盖的。 大家也知道,上学的...

  • 爱与自由

    前两天听朋友吐槽: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该怎么养了? 你说什么都管吧,怕没给他自由,限制了他发展。 你说尊重他吧,他越来越蹬鼻子上脸, 一身反骨,你说的他都不听,你不让干的他都想...

  • 家的传承

    家庭的能量底色,就像一张隐藏的底牌,在无形中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命运。给孩子最好的托举,就是传递给他这3样东西: 1.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孩子明白你的爱,不与...

  • 孩子,向前看

    最近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庞众望再次提起了自己的家庭:“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那种韧性也是从小家庭带给我的一个底色。这种底色无论我以后走得多远,都不会褪色。” 年少...

  • 常对孩子说这七句话

    第一,孩子不管我们有没有钱,都要学会合理消费,不能乱花钱,你记住赚钱很辛苦,而存钱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第二,咱们千万不要去攀比,别人买的东西与我们无关,这种快乐只是短暂的,我...

  • 培养学习习惯

    人生路上,保持自律,就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站在新学期的开端,父母也应当重视起习惯的影响,从这3点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1. 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计划是自律的...

  • 优秀的自律习惯

    有句老话发人深省:“所有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在庞众望身上,我看到了这个品质的具象化呈现。演讲中他谈到,2022年,他开始进行了一款高精度测量仪器的研发,但那之后五...

  • 陪孩子修炼3项能力不能少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之外,父母也应当趁早拥有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意识,帮助孩子修炼好这3个能力: 1. 情绪管理能力:允许情绪流动,允许烂事发生,不否定孩子,不压制孩...

  • 遇到困难不要怕,你可以的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诚然。健全的人格素养,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决定着孩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孩子在事业上的...

  • 开学需要做的三件事

    新学期,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牢记这三件事: 1. 拓宽视野,尽早规划与布局: 父母越有远见,越早为孩子谋划和布局,孩子往往越能少走弯路。这包括拓宽孩子的视野...

  • 父母的认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写到过一个观点:“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高度会起到很大作用,而这个高度绝对不是...

  • 开学季那个耀眼的他

    又到一个开学季,又是一年新起点。8月26日,清华大学的新生开学讲座上,荣获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的庞众望,以优秀学生代表的身份进行了脱稿演讲。几年前,庞众望凭借744分(总...

  • 财路不顺时,多去这个地方走走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修炼思维、沉淀性格、拓展人生的可能。低谷时若能沉下心读书,就像给自己打磨一把新剑,哪怕暂时不用,但关键...

  • 解码亲子关系

    以前,她总是以权威的姿态要求女儿听自己的话。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试图掌控女儿。她会逼女儿吃不喜欢的食物,要求女儿穿一板一眼的衣服,强迫女儿学习各种技能,让女儿和差生闺蜜保持距离...

  • 孩子并不是附属品

    很多人说起孩子的事时,那种语气和态度,就像在评论一件属于自己的“物品”:“他怎么又不听话了”“她最近终于考好了”,一副理所当然可以随意评价的样子。 毕竟,这是“我”的孩子嘛,...

  • 低调,是对孩子最温柔的保护

    如果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十项全能、成绩拔尖、机灵可爱的孩子,我们可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一句:“太优秀了!”但如果那个孩子,是你身边的同事、邻居、朋友、亲戚的孩子,心里的滋味可能...

  • 别总是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模糊的。他们并不了解“我是谁”,很多自我认知,最早是通过父母的语言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我们以为孩子在玩、在写作业、在走神,听不到我们和别...

  •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

    很多父母在跟别人聊天时,很自然地就会谈论起孩子的“问题”:“他特别不爱学习” “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 “他情绪敏感,动不动就发脾气” “他一点都不懂照顾弟弟妹妹”…… 这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