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陕西
  • 秋色雨绵绵

    雨是带着凉意来的,落在窗沿时,把秋的轮廓晕得更软了。 起初是细如牛毛的雨丝,斜斜织着,没声没响地沾在楼下的柳树枝上。昨日还带着些苍翠的柳条,被雨一浸,枝条间悄悄冒出了几片浅黄...

  • 于小词中窥大雅,于微言间品人生——读《小词大雅》有感

    初读叶嘉莹先生的《小词大雅》,只觉是一场与古典诗词跨越时空的温柔邂逅;深入研读后,方知这是一趟探索词之修养与境界的奇妙旅程,每一页都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感悟。 词,常被视为“小词...

  • 考试那些事儿

    清晨六点半,高三教学楼的灯光已如星群般亮起,走廊尽头的公告栏前围满了学生——本周周测安排刚贴出来,密密麻麻的科目和时间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未来七天的日程牢牢框住。在高中校园里,...

  • 放假畅想

    窗外的蝉鸣刚起第一声,我的心思就已经在日历上戳了无数个小洞——距离假期还有三天,可每分每秒都像被拉得老长。办公桌上的报表还摊着,会议纪要的墨迹未干,可指尖敲键盘的力道都透着股...

  • 乡野美感

    蝉鸣撕开盛夏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我沿着田埂漫步。青纱帐里,玉米秆举着翠玉般的叶子,在晨风里轻轻摇曳,每一株都像是农人的孩子,被阳光和雨露悉心浇灌。它们笔直挺立,腰间结着饱满...

  • 雨后遐想

    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天地间的一切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雨幕之中。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朵朵水花,又汇聚成流,顺着沟渠奔腾而去。狂风裹挟着雨丝,肆意地拍打着窗户,发出“噼里啪啦”的...

  • 点评激起千重浪

    今日天气晴朗,我们继续参加甘肃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课展示活动。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加一节点评活动课。 认真聆听每一节课,根据题目内容简要概括上课内容为:探悲剧根源、解困境...

  • 观课识法,厚积薄发

    天气多云,凉风习习,让人感觉很舒服。乘坐公交车到东方红中学,开启最后一天的培训。今天上午四节展示课,一节点评课暨闭幕式。 第一节课在哨声中开讲啦。课题是《从帝阙秋声到...

  • 陪考

    六月的风裹着蝉鸣撞在考点围墙上,家长们攥着准考证的手心沁出薄汗。王芳踮脚望向铁门里的教学楼,蓝色校服的孩子们像一群振翅欲飞的鸟,正扑棱棱涌进考场。她把保温袋里的矿泉水又拧紧一...

  • 周末的一天

    虽是周末,但闹钟还是按时的唱起歌来。昨晚休息的早,想起今天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完成,我也就按时起床了。妻子早已起床,为孩子们准备排骨美食。 起床,洗漱,出门。今天的第一件事是跑步...

  • 携春之希望,赴梦之征程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在这个春风沉醉的美好清晨,我们齐聚在熟悉的校园,迎来新一周的升旗仪式。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都...

  • 授课有法,听课有思

    近期参与高中教坛新秀评选课,聆听了5位教师对《蜀道难》的精彩讲授,收获颇丰,也引发诸多思考。这次经历不仅是对参赛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判,更是对自身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深度反思,为高中...

  • 值周感悟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的到来,预示着“寒风飞雪”渐渐远去,勃勃的生机充满大地,人们的心情也焕然一新。第四周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师...

  • 携手八十日,共赴六月约

    看看同学的们脸,我觉得和今天的天气一样——三分困倦,三分沧桑,还有四分对食堂火腿肠的执着?不过,别慌,你们校服上沾着的饭渍、课桌上摞成山的试卷,正是你们战斗的勋章! 当倒计时...

  • 鸿门宴》教学反思

    在教授《鸿门宴》这篇经典课文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明确了有待改进的方向。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情节梳理和人物形象分析是教学重点。通过...

  • 《遵循规律,幸福生活——庖丁解牛教学感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学习了《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中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其技艺之高超令人赞叹。他之所以能够达到如...

  • 《遵循规律,幸福生活——庖丁解牛教学感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学习了《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中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其技艺之高超令人赞叹。他之所以能够达到如...

  • 不为与不能

    孟子见齐宣王,言"不为"与"不能"之别,一语道破人性之微妙。千年以降,这番对话依然振聋发聩。人生在世,常困于"不为"与"不能"之间,或画地为牢,或踟蹰不前。细究之,这不仅是能...

  • 年后感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读到王安石的这句诗,我总会想起儿时过年的场景。那时的年味,是鞭炮的硝烟味,是饺子的香气,是红彤彤的春联和灯笼,是长辈们塞进兜里的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