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是一边读书就一边开始评价,当然我的评价并不重要。往往是一些阅读过程中的有感而发。首先比较主观,只是基于我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来谈;其次也比较片面,毕竟我还没有把整本书...

我常常是一边读书就一边开始评价,当然我的评价并不重要。往往是一些阅读过程中的有感而发。首先比较主观,只是基于我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来谈;其次也比较片面,毕竟我还没有把整本书...
春天为何适合读诗? 伤春悲秋并非诗歌的特权。 春叶葳蕤,百花争艳, 万物复苏给人无限希望。 在春天复活的, 不仅是花蕊和草芽。 热闹喜庆的春节转眼即逝, 复活的是人们与周而复...
读书,让我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读书,在深刻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 读书,也让我在浮华世界里找寻活着的意义。 现在一提读书,我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唐诺。 在他分享个人的阅读经验时,无...
我以前基本不看电子书,也很少选择听书。 但现在时间实在不够用,工作之外,很多杂事要处理,很容易被打断,很少有整块时间拿来窝在沙发看纸质书。 于是,在我做一些比较机械的家务时,...
曾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收益,为何依然坚持写诗和读书? 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在我看来,想当作家和赚钱,其实并不冲突。不管你这一生想成为什么人,都需要...
因工作需要,我曾采访过不少中小企业老板。主要讲述他们自己不平凡的创业故事,以及对互联网的积极拥抱。当然这些扎根自己领域的实干家确实是榜样,他们的成功创业经验确实也能带给人很多...
关于阅读与专业选择的最理想状态,当然是选一个能够多赚钱的专业,然后再用足够的空闲时间看看书。 其实我真不是因为语文成绩好才选择读文科以及中文系。我那是没有选择! 从我个人来说...
老实说,我并没有读完过任何一个作家的全集。 我也很少买书,多年来辗转迁徙各处,也确实没有合适空间来存放书籍。当然这也不是主要原因,关键还是财力有限。至今我唯一购置的纸质版全集...
朱天心在《古都》中,反问道:难道,那些记忆都不重要吗?从《击壤歌》到《古都》,书写记忆似乎是主旋律。朱天心总能从眼前的细碎日常处着笔,精准捕捉到历史及时间所留下的痕迹,清晰梳...
说来奇怪,《诗经》诞生的年代其实很古老。但在今天,《诗经》依然和我们的生活贴得很近。 都说如果生的女孩,一定要参考《诗经》给孩子取名字。我身边也不乏借用《诗经》给自己社交账号...
四月是悬在枝头的绿, 摇摇欲坠,又生生不息。 四月的雨滴在写信, 每一行都是发芽的声音。 风把樱花吹成雪, 而你是未写完的诗篇。 我们站在四月的路口, 一半是春,一半是夏的预...
今天,日常书写还重要吗? 何谓日常?即个体生存的动态过程。作家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凝结为文字,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朱天心是典型的城市漫游者,她从出...
说来奇怪,我对4月最初的印象,不是来自林徽因的诗,而是来自芒克的《四月》,芒克和北岛的冷峻是一脉相承的。一阵春雨携一阵暖而来,雨落之处,花瓣坠落,春天留给我们的惊喜已经不多。...
我心里一直有个文艺版的香港,里面只住了2个人,李碧华和张国荣。李碧华用文字勾勒香港的传奇故事,张国荣则用表演诠释着香港式的爱恨情仇。电影《胭脂扣》、《霸王别姬》等,便见证了两...
春天在哪里? 在诗篇中停驻。 或明媚,或朦胧, 或热闹,或静谧。 它可以是杜甫的细雨、 苏轼的江鸭与河豚, 也可以是林徽因的一树花开。 若你愿驻足,请你把耳朵打开, 每一缕风...
如何建立个人的阅读偏好?是不是别人推荐的书就同样也适合你阅读?读书真的是很私人化的选择。世界上肯定很难找到两个人能开出一模一样的读书书单。 就算你因为某人的精彩推荐去读了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