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新疆
  • 写“餐”

    开学了,三年级学生们在听老师讲“三节三爱”,老师让杨棕硕默写《悯农》其二,他低着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显然,他不会写字!“谁会写‘锄’?”孙若天写在黑板上了。“谁会写‘滴’?”...

  • 空灵

    读到王安石的诗《江上》: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且被评为空灵的一首诗,王维的诗倏忽飘至眼前,“清泉石上流”“返景入深林”,还有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

  • 自如人生

    读到秦观的诗《无题》二首其一,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不与死生变,岂为忧患渝。西伯囚演易,马迁罪成书。性刚趣和乐,浅浅非丈夫。心头一震,常度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理想,人生当如...

  • 提问

    老师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但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能够让学生得到鼓励。请第一个学生讲讲吧。请第二个学生说说你有什么不同想法。请第三个学生来做补充。还有对一篇课文的预习情况的了解,...

  • 教书

    一篇课文放在眼前,作者通过文字传递出的信息很多的。老师常常把自己读出来的和编者读出来的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听,让学生记,让学生用。这样做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有效,但是对于个...

  • 走一走

    吃过晚饭,到街上走一走,其实是骑电瓶车转一转。旁边又增加了两条南北小街,去年夏天就封闭了,原本不通的地方,现在通了,平整的柏油马路,两边的道牙石丝滑地弯着向前方伸展,两边高楼...

  • 紧盯目标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今天听了专家化解难受痛苦的方法,就是改变对事件的解释。比如一个人被领导批评了,解释为领导的关心促进自己成长,心里就不会难受痛苦了。是的,事件解释...

  • 夸学生

    老师要会夸学生。时代不同了,东西方文明交融,学生更重要了,老师要蹲下去了。怎么夸学生呢?听听优秀老师的分享吧。你上课看着老师,多么认真呀!你的字写错了,写得多工整呀!你说出了...

  • 昨晚下雨了,今早雨已停了云还没散,我拿了伞等公交车,旁边几个等车的人没有一个拿伞的,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太阳从云层后面出来了。车到站了,司机师傅站起来,去拿了扫帚,去...

  • 仁丹

    仁丹又名人丹,是有效的祛暑药,头晕恶心眼花是中暑的症状,喝一包仁丹,不大一会就感觉轻松了。不禁为自己的乱想哂笑了,确实,常被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弄得一愣一愣的,形声字是汉字中的...

  • 国家的主人

    《我的喜马拉雅》里仁青说出了扎根在心里的一句毛主席的话:“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的时候,我被震撼了。一位普通的边疆大叔,带着两个女儿,一家三口相互支持,与孤单和屈辱,与寒冷和黑夜...

  • 叠词的遐想

    汉语叠词运用给读者展现连绵不断的情境。“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这是中国人的文学浪漫展现,有先秦文学“坎坎伐檀兮”,还有“皎皎河汉女”,也有“君子坦荡荡”“举手长劳劳”“郁...

  • 简单教育

    学生语文学习从狭义方面来说就是学习字词,学习表达(说话、写话),同时要分辨错误的字词句段。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情感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在文字和自我之间逐渐得到启蒙、自觉并得以不...

  • 李密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隨唐时期也是人才济济。李密是个传奇人物,牛角挂书这一成语就来自于他刻苦读书的故事,起初瓦岗众英雄急需找一个主心骨,领导队伍走上光明大道,据传徐茂公掐指一算,...

  • 陶行知与教育

    陶行知先生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他的教育情怀依然感染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先生的民众教育愿望已经实现了,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交流思考了。先生的生活即教育...

  • 果然错了

    汉字里有很多是形声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常常读半边,阅读也能顺顺利利,不过汉常常有例外。“轩”被误读了,“玢”被误读了,遇到“幧”,一查才知读错了,遇到“帩”,一查才知又...

  • 幧头

    清朝以前的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头发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道法自然,崇尚自然,任其自然。头发只好包起来簪好,士大夫们戴上帽子,老百姓包上头巾,于是有了幧头和帩头。回首过去,往...

  • 买香蕉

    香蕉便宜了,1.28元一斤,赶紧去买点儿。商场搞活动,人头攒动,来到柜台前,只有1.98元一斤的香蕉了,等一会儿吧。工作人员开始分拣了,又黄又大的用红色笔画在香蕉颈部,...

  • 破五

    我们这里不说正月初五,都说破五,这一天要送穷接财。原来穷有五种,依次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不单单是只有财少为穷,是人的方方面面,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 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律诗的一般方法,叶圣陶先生讲得很清晰透彻。“起”是写眼前景或事,“承”是补充写当前景成事,“转”是写出相同的事或景,“合”是写出所感所悟。如《悯农》:“锄禾日当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