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内蒙古
  • 今日感悟(8.9)

    今日听到对“知行合一”的解读。基本意思都一致即知行本就合一。 但是她的另一个解释让我很有感触,的确分析和解读有逻辑也有创新。 行就是实践,将你的知识转化为行为。在学习上即将知...

  • 今日随感

    “安静、免打扰、赚钱”。这是人最需要的,就是我最需要的。

  • 考考考

    现在就业率低,可是招聘广告无处不在。每个单位都是笔试、面试甚至技能测试。 本科生太多。学校里的考试已经不太算数。必须优中选优。 所以读书累,找工作更累。 其实一个人的素质是很...

  • 今日感悟

    “无力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因此给不了别人安全感。 这是最近的状态。看着别人行为就想指责,不会想着行为背后的需要或者情感。 我也是情感反映而已。只是能觉察到自己而已。 闭嘴闭嘴...

  • 今日随感

    “期待的背后是恐惧,期待是一种微暴力。” 每天都在扎心中。

  • 今日感悟(8.4)

    今日决定与老领导电话联系,想咨询一些求职路径。不管怎样,能帮最好,不愿意帮也正常。因此果断拿起电话主动联系。 感觉自己某些方面的确变了,然而关键地方还是变不了。我拍不来马屁,...

  • 今日随感

    “当下决定过去和未来”。这是阿德勒的观点。 “人生是一张布局好的纱网。当下踩在哪里将影响整一张网。” 因此“当下”最重要。人生就是无数个当下形成的。 阿德勒比弗洛伊德更积极。...

  • 天道与人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

  • 故事文(22)修改|放下

    青春年少,荷尔蒙总爱捣乱。 龙哥和凤妹相识于朋友华仔的饭局。 华仔说,哥们,陪我去见靓妹。 龙哥没谈过恋爱,嘴巴一拧,刚想蹦出个不字,华仔说,别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是免...

  • 故事文(12)修改|我更爱红领巾

    星期一,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文文将代表本班做国旗下的演讲。一(3)班的孩子们笑成42朵小雏菊。 班主任和文文妈妈提前一周让文文读稿件、背稿件。课间,班主任顾不上喝一口热水,忙...

  • 120
    图书漂流:生活在新疆的河南妞说,李娟的作品有代入感,《阿勒泰的角落》其实就是从不同的点反应北疆的点滴生活

    2024年8月16日,椰岛晓露提出图书漂流的设想,经过思想碰撞,最后图书漂流8月20日上路了,历时一年,活动结束,美好还在继续。 第1次参加人员: 1.椰岛晓露;2.门前水杉...

  • 120
    图书漂流:只要主题在,什么都是自由的,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2024年8月16日,椰岛晓露提出图书漂流的设想,经过思想碰撞,最后图书漂流8月20日上路了,历时一年,活动结束,美好还在继续。 第1次参加人员: 1.椰岛晓露;2.门前水杉...

  • 自我接纳、他人信赖、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允许自己做得到一部分事情,也允许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看清楚自己的一切,并且允许这样的自己存在。 他人信赖:选择相信别人,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也是幸福生活的根源。选...

  • 今日感悟(7月30日)

    今日突然觉得:人真的不需要在自己的执念里去要求别人,没用。 我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烧过菜,可是最近我网上看了一些视频,感觉啥都会烧,内心觉着烧菜很简单。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那为...

  • 存在即价值

    之前买过一本书,是欧文.亚龙写的存在主义哲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人生四大困惑: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一切心理问题的源起都可以追溯到以上四个方面。 而今天听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

  • 今日随感(7.28)

    “表扬不如欣赏、欣赏不如鼓励、鼓励不如感谢。” 今天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在与人沟通时我们要遵循的。我们得区分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表扬即说某人的好, 欣赏即某人的好,让我很感...

  • 今日反思

    孩子不洗澡,房间不整理。这种行为背后的意思是:他们的状态不好,能量相当低。 孩子脾气暴躁,经常和你斗嘴。嫌弃你烦恼你。 你要明白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情绪需要表达,你有能力让他...

  • 120
    今日随感

    高速上的车子突然全部减到龟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是什么车祸也不是修路也不是三路减到二路。 今天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开得好好的,保持100码左右。 突然间狂风暴雨,雨刮...

  • 今日反思

    今天又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与孩子交流时喉咙很响。 她响,我更响。似乎我比她幼稚。 母女间要有深度联结,深度共情,孩子才会有力量。 曾经对孩子说:去外面跟人家拼,拼累了或输...

  • 规则

    今日感同身受的观点:对规则的需要,源于我们对自己以身作则的能力的担忧。 家庭、学校、企业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