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第33期,坚持分享570天

阅读书籍《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第13章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我国健康政策的总体框架。

一、促进即可服务发展的总体政治框架。

健康服务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

二、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提升。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三、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1.《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相关内容》。

3.《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①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②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③防控重大疾病。

第二节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刷,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遴选机制。

推动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

二、疾病预防体制建设。

1.《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共同促进国家免疫规划各项政策的落实。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①基本概述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有毒因素而引起的疾病。②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对违反职业病防止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的防护措施作业;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③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④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诊断工作的规范管理。

⑤职业病病人的待遇。

3.《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①工作目标。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

②策略与措施

4.《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①工作目标,到2021年底,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疗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②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③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④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经费保障,强化督导评估。

5.《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6.《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

1.基本概述,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误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预防与应急准备。

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②突发事件的检测与预警,

③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检测机构及其任务,⑤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⑥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3.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