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孩子对秘密的体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秘密的体验是一种让自我与他人分离的体验,这种体验有时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兴奋
秘密?我是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秘密呢我忘了。而我自己的孩子又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我也未曾关注。而我开始意识到:小孩子哪怕偷偷藏起来一块糖果,那也意味着他开始有了秘密,只是最初他不能保守秘密.
我们经常玩捉迷藏,当藏在一个自己认为安全隐蔽的角落,等待人来找,如果没被找到,心里会窃喜,而大人与孩子的区别在于小孩子会把自己的那个隐蔽角落说出来,这就是他不能保守秘密的表现
当孩子逐渐长大,开始真正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如一些不能说出口的话,一本上了密码的日记,他的生活世界开始一分为二:一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是外部的世界,我们家长很难走进.这是为什么呢?大人与孩子导产生矛盾是因为大人窥探了他们的秘密,孩子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是因为没有保存而分享了秘密.
孩子拥有秘密,是开始成长,走向独立的标志这个时候我们要有教育的敏感与机智,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倾听什么时候又该有意地不去理会。因为一个有教育机智的人,不会逼孩子说出秘密。
8.14孩子们怎样感受我们的"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带娃出去玩,孩子独立拿着玩具在一边,父母则坐在另一边玩手机,高兴之时给孩子拍照片发朋友圈,美名其曰:陪伴。这样的场景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孩子写作业大人一边玩手机.我们的很多父母都知道应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但父母仅仅是用一具驱体陪伴着孩子,自己的心并没有在孩子身上,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在"。
在《教育的情调》中,范梅南列举出一系列教师不"在"教学现场的例子,而我也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行为,嘴上说着新课标怎样怎样,却没有实施到课堂上,我是言行不一致,我并没有真正地"在"。
在前面的一节中提到,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那么其实孩子也应看到成长,应感受到彼此的"在",只有孩子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在",良好的教育形态才得以生成。
那么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花"呢?
作者说到,一个好老师并不是碰巧去教数学或诗歌而已,他本身就体现着数学和诗歌,好老师和他所题授的知识已融位一体。作为家长/教师应以身示范较给孩子们伟大的价值和信仰时,就是真正的在,学生才能真正感到你的真心.教师的身正为范,所发挥的就是树、云、灵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