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调适困境
近日,学校举行了提质增效教研会议。分年级分学科逐一进行,每一场会议耗时近两个小时。二至五年级五个年级十场会议,学校领导和教学部门的确花了不少时间。足以诠释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事实上,作为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主业,是生命线,是不难理解的。
但鉴于当前的双减政策,有些事也的确难以把握。按着双减政策,按照相关文件,或许学校,老师什么都不能做,如果真是如此,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影响是肯定无疑的。记得若干年前,我任教的班级由于做题做的多些,成绩明显高于原来的水平。这从若干个平行班级一眼就能看出来。正如古话说,拳要打,字要写。没有一定的作业量,学习成绩是很难保证的。
现任教班级从一年级开始便赶上了双减,据说一二年级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因此学生对考试理解不到位,审题更是没有好习惯。由于老师也换的勤,再加上各种原因,成绩在年级里是垫底的。
我中途接班,虽然担任班主任,但班级历来有些问题,不同于正常的班级,因此怎么带也带不出那种该有的味道来,再加上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荐,很多事情来不及细想,也就随他去了。
从情感上说,我作为班主任,就像半路夫妻,总也上不了路,家长也不能很好的配合,因此直到现在为止,也总是存在隔阂的。况且有些问题真不如一个正常的班级。从政策上说,啥也不能干,于是在很多问题上是有束缚之感的。因此最终在成绩方面是有所映射的。成绩显然是不尽人意的。
如果对成绩不够理想作一些归因的话,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上面没有配送试卷,学校也没有试卷,从双减政策角度来说也不允许有试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只有课本上的练习和一本作业本,于是从来不存在考试。由于没有考试,孩子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的怎样,或者说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因此对学习也没有目标。具体来说,既不能给自己定目标,也不能找到哪些同学作为对比目标。于是学习就是一种朦胧状态。这也导致不少孩子学习随意性强。例如,在课堂的作业没有做完,一下课就会离开教室。因为学习从内心来说没有驱动力。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因为缺少成绩的定位,对学生的了解就不会太精确,所有的了解都会固定在某一种印象中。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会随着日常的表现发生波动和变化。由于没有考试,老师也很难随时更新对学生的了解,从而对学生的关注变得不够及时与准确。
其次,计算不熟练。由于作业量太少,甚至有时根本没有作业。于是学生对计算的掌握程度以及熟练程度都达不到理想状态。本学期主要内容是小数的加减法和乘法。相对来说,计算量比较大。由于没有课外练习,训练量不够,学生一是计算不一定正确,没有经历反复计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同时就算计算是正确的,计算速度也比较慢,因此整体上答题速度较慢,从而影响整体水平。
再次,练习质量不够。课堂上主要是讲课,课后作业和练习本一般是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家完成。班上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没有完成作业习惯的,家长基本上也不太关注孩子学业情况,因此学生也就随着性子来,有时不会做题,于是就不去做,久而久之完成作业习惯淡泊。再本身班级学困生较多,基本都不写作业,也给其他同学一个不好的影响,于是不完成的作业同学有增多之势。从整体上看,练习质量大打折扣。
最后,时间利用不够。学生一般都是按时到校,按时放学,再加上双减政策,日常下课时间学生都是按时下课。这样一来留给老师的只有课堂时间。而课堂时间是用来授课的,因此对学生进行额外辅导或者进行作业检查与督促,都显得很困难。然后学生在家不数同学基本对学习不管不问,因此可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可以说少之又少。学生在家不认真完成,与家长关注与配合关系甚大。从整体上说,家长参与度极低,对学生监督与督导显得尤为缺失。
鉴于以上原因,以及当前具体实际情况,就提质增效拟定计划:
1.预设学习目标。通过平日综合练习,对学生进行ABCD等次定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为了实现对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提高,可以采取各种具体措施。(1)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班级的具体学习状态以及在班级的具体表现,让家长知道孩子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作业的提醒与督促。(2)成立学习小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包含ABCD等次的学生各一人。鼓励与指导小组互帮互助,充分优秀学生传帮带的作用。对于优秀学生培养他们表达与讲解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在理解与厘清题目背后所蕴含是知识点与思维逻辑。对于待提高的学生,有了小组同学的学习伙伴,更能力随时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迷思与困惑。(3)采取评比机制。适时加强综合练习,及时考查学生学习效果与理解程度。对进步较大的学习小组积极鼓励与表扬,对进步不大或退步的小组进行交流与谈话,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加强监督与指导。
2.加强口算练习。数学是基础学科,是为生活服务的。计算教学是数学学科的重中之重。本学期计算是小数的加法减法以及乘法。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计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能力和技巧只有经历一定量的训练才成达成。因此必要的训练与练习是必须的。除了计算本身需要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得意巩固,运算律的掌握和简便运算的应用更需要长期的一定量的训练作为支撑。为了切实在计算能力上提升学生的水平,拟采取一下具体措施。(1)每日一练。每日打印口算练习题,让学生作为计算训练。每天下午上学或次日上午上学,老师在教室给学生面批面改,及时发现学生错误点,并给予指导。(2)课堂演板。课堂上遇到计算教学,遵循“慢就是快”的理念,不追求速度,只追求效果。于是课堂上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演板,既可以让老师和同学发现学生的错误点,也能够给更多孩子课堂表现的机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课前展示。每天上午和下午课前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做题。通过在黑板上做题,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给其他孩子一种激励与督促,在全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此外通过拍照发在家长群表杨在黑板上解题的同学,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升家长的兴趣与对孩子的关注度。
3.加强作业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离不开作业的完成。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的效果与成绩。因此仅仅布置作业显然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以及对于完成不好的作业该如何处理。为了通过作业检查促进学生学习,作业检查需要加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小组互查。首先是依托学习小组落实每日的作业。每个小组只有四人,检查作业高效,重点是要加强检查结果的登记与处理。(2)大组检查。除了小组检查,每个学习大组组长对全组同学作业进行检查。重点同样是做好登记与处理。对于经常性不完成作业的,必要时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3)课堂检查。为了提高学生对作业完成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作业的重要性的理解。在课堂上老师不定期地全面检查学生的作业,并对全班进行通报,必要时将检查结果告知相关家长,或将相关情况在班级群作统一说明。总之,提高家长和学生对作业的认识程度,并积极主动完成每一次作业。
4.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为保障是不行的。为了能够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课前时间。上午和下午老师提前进教室,安排与组织学生在黑板上解题,同时给学生面里面改口算训练题。通过面批面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知识盲点。(2)课间时间。课间培养孩子通过小组互相检查的习惯。通过检查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同时促进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3)课上时间。上课时间是宝贵的,更是有限的。教师加强备课,上课期间抓住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巩固旧知。极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课后时间。放学回家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时段。就目前情况来说,有不少孩子不知道如何复习。于是在后续阶段,培养孩子复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在家时间复习巩固知识,从而提交学习效率。
数学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