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佑
每年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四。徽州农村里家家户户就会忙着打年糕,做米馃。俗话叫做二十四馃。在中国北方,腊月二十三就是过小年,到了南方腊月二十四才是过小年。过了腊月二十四徽州农村里就开始过年了。
在徽州。过年是非常非常热闹的。一家人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积存了不少好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过年准备的。有的是为了一家人的吃穿住行。有的是为了招待客人,拿出来与客人分享的。花生,瓜子,板栗还有做的冻米糖、南瓜条。芝麻是上等食材。它可以用来做芝麻饼,切芝麻糖,榨麻油。收藏好的板栗,可以用来和红枣一块做一锅香甜的枣栗汤。寓意早早得利。如果家里有男孩希望早一点能够成为一个劳动力,也叫早早得力。做父母的多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挑起家庭的重担。柿子熟的时候,在徽州就把它做成柿饼。柿饼可以自己吃,也可以用作节礼。这可是上等的食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生活水平比较低,物质又比较匮乏,什么都买。那是不太可能的,自制的点心品质好又干净。吃起来香糯可口,老少皆宜。就是拿去送给长辈,也是尚品。但在徽州有一样是犯很忌讳的事情。就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就不能再把柿饼叫做柿饼了。应该将柿饼叫作青饼。在徽州方言里面柿和死是同音的。是不吉利的。尤其是在老人跟前。孩子说错话,父母是会被责备缺乏教养的。因此过年或者是做礼品时只能把柿饼叫做青饼。寓意青青吉吉,青春永驻永远年轻。这么一说,哪个老人不高兴?
在我们徽州老家。过年的食品种类太多。 但不得不说说我们的二十四馃。年糕米馃是一种食品,但打年糕做米馃也是一种习俗,现在一到过小年时家家户户还保持着打年糕,做米馃的传统。做年糕比做米馃要方便很多。年糕主要是用机器挤压出来的。而做米馃则基本上都是手工的。从工艺流程看做米馃比做年糕要复杂的多。年糕米馃的食材每年开春就要做好计划了。要选种上等的糯米、上等的粳米。进入腊月就要将选好的糯米和粳米。磨成细细的米粉备用。
小年当天一家人就忙着洗大锅烧水、刷馃簾、架案板。先将糯米粉与粳米粉根据不同的口感要求按比例倒入缸甑或者大木盆中再加入早就烧好的热水进行搅拌直到成团。这时男人们就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使劲的搓揉着米粉团。直到干湿软糯适合时才能起缸在案板上择成大小相同的块。然后将小块的粉团压入祖传的寿桃馃模中。有的地方也把馃模叫作馃印或寿桃印。把米粉团压实了再把馃模翻过面在案板上轻轻一扣,一个中规中矩的米课就做出来了。
女人们早已在一边捡起米馃整齐的放在早已打湿并铺在馃簾上的蒸簾布上,放满了就将馃簾放入大锅中蒸,直到米馃熟了才下馃簾。大一点的孩子也会帮着爹妈烧火,还不时地以灶台的烟囱胯洞中瞄上一眼灶台上冒着热气的蒸锅。站在大人身边的小孩也一直在耐心的暗暗自问熟了没?
蒸上二十分钟,屋子里早已弥漫着香气。一簾香喷喷的米馃熟了。把米馃倒在干净的饭笸里凉着,孩子们想伸手拿一个吃是会被制止的。一是怕烫伤了孩子。二是还有一道工序没完成。就是用筷子头粘上胭脂红印在米馃的正面中央。
寿桃模过去在徽州人家几乎都有几套。大部分都是鱼形的。也像一个加长版的乒乓球拍。细部是用于握手。大肚子一侧阴刻了一个由五个半球型围着中间一个寿字的图案。馃有多厚阴刻就是多深。这些器具现在已经不多了。
讲到廿四馃,不得不讲一句徽州民谚:莫把廿四馃当夜饭!你懂的。